实践发挥职能优势创新服务载体延边州法
< 原创张纯民主与法制周刊 文/本社记者张纯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年第25期 发挥职能优势创新服务载体 ——延边州法学会开启便民法律服务新篇章 茫茫长白山,灼灼金达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部,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朝鲜毗邻,又与韩日隔海相望,向来是鸡鸣闻三国,犬吠传三邻。作为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这里的美景、美食、人文风情可谓是别具一格,汇聚着多元化的习俗和文化,就连法治建设也独具特色。 近年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法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牢牢把握党政所需、群众所急、法学法律工作者所求、法学会自身所能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法学会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等独特优势,健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打造专业法律服务、社区法律服务、节点法律服务、云上法律服务、涉外法律服务5个平台,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突出地域特色开展涉外法律服务 “我被车撞了,公司也不愿意负责,拜托你们帮帮我!”农历春节刚过,年味尚足,延吉市处处洋溢着祥和、欢快的氛围,而电话那头却满是焦灼与无助。 “您先别着急,具体说说遇到了什么事?”在东北亚(延边)科技大市场法律专家服务站(以下简称“东北亚法律服务站”),一名工作人员接听了电话。 原来,崔先生是入住科技大市场的韩国某企业员工,年春节前去企业参加年度总结晚会的路上,不幸发生了交通事故。住院后,眼见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日渐增多,让原本不富裕的崔先生一家雪上加霜,捉襟见肘。 随后,崔先生的家属多次找到企业,要求给予工伤待遇。没承想,每次都碰钉子。该企业负责人没二话,直接答复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参加公司年会的路上发生事故不属于“上班途中”,不符合工伤的赔偿范围。 “如果有疑问,就去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或到法院起诉!”该公司负责人毫无情面的一番话,让崔先生又气又急。一方面,他从未跟法律打过交道,如果走法律程序,对于其中流程是一概不知;另一方面,后续治疗的费用还在不断产生。正在崔先生无计可施、郁郁寡欢之时,来探望他的同事提醒他:“你该咨询法律服务站,请专业人士帮忙!” 同事的提醒,给茫然无措的崔先生指明了方向。这个法律服务站说起来并不简单,就在他所在的“企业园”里,颇有影响力。据了解,该涉外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主要由律师事务所律师和延边大学教授组成,专门为入驻科技大市场的中外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并实行弹性值班制,安排法律专家在法律服务站值班。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崔先生按下了东北亚法律服务站的电话,让他未曾想到的是,一次未抱太大希望的尝试,竟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当天,值班人员与崔先生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并记录了他的诉求后,迅速组织了专家研究。“崔先生案件中的焦点为‘参加年会’是否等同于上班。”值班法律专家告诉记者,经过调查得知,该企业年度总结晚会是经企业高层会议通过后,总经理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全体员工参加,且由该企业人力资源部实施签到并核实签到人数等。 “是否出席这次活动,关乎员工全勤问题。”值班法律专家提出,这是工作的延续,且职工当日从家来公司指定地点时路线合理,应当属于工伤。认清案件事实后,法律专家咨询服务站站长先后3次召开由法律专家、公司负责人、崔家人、保险公司参加的协调会,最终达成一致,解决了崔先生工伤认定问题。 实际上,东北亚法律服务站每年都要收到不少类似崔先生这样的案件。日积月累下来,园区内的员工一旦遇到有关合同等法律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来法律服务站请求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调解日常民事纠纷,延边州法学会涉外法律服务站还积极助力营商环境建设,为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近50家中外企业,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 “接受高效优质的专业化法律服务的,除了为个人,重点更有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企业、团体。”延吉市法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服务站有效发挥专业优势,以“亲企、便企、利企”为出发点,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工作模式,持续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着力推动法律服务纵向延伸,积极向企业宣传国家法治成就、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努力把服务站打造成一张亮丽名片。 延吉市法学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延边州地处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有11个对朝、对俄口岸。结合口岸城市特色,延边州法学会在延吉、珲春分别设立涉外法律服务站,打造“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相较于设立于年的东北亚法律服务站,珲春市早在年年末,就建立了“涉外法律服务站”。珲春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处,是国家首批四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窗口”。据了解,近年来,该涉外法律服务站在旅游、经商、通贸对外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先后提供涉外法律咨询服务人次,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起。 为了方便相关人员的业务办理,涉外法律服务站还推出了许多贴心的举措。“涉外法律服务站整合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俄籍在珲工作人员、双语型法律专家、法学会会员多方力量,通过坐班接待、远程服务、应急响应等方式,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方便及时的涉外法律综合服务。”珲春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任永胜说。 值得一提的是,延边州法学会还积极开展涉外法律体系研究,与延边大学法学院签订了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以“完善涉外法治体系研究,推动延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法治论坛。其中,《关于申请承认大韩民国法院离婚案件裁判文书效力案件审理情况的分析报告》,被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杂志登载,为涉外法治服务提供学理支撑。 现如今,延边州是国务院确认的东北地区唯一重点侨乡,有侨属企业多家。归侨侨眷、延边籍海外侨胞均有40多万人。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活跃着延边籍侨胞的身影。在州法学会的参与推动下,延边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法律服务站揭牌成立,以为侨胞们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为光荣使命,为该地区的司法建设和法律服务继续添砖加瓦。 法律服务“下沉”织就全覆盖网络 涉外法律服务站成立以来,在推动延吉市、珲春市建立涉外法律服务站、调处涉外民商事法律纠纷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推动法律服务工作,更好服务基层群众,延边州法学会依托延边州综治中心平台,联合司法行政部门,截至年上半年,延边州法学会共建立个法律服务站(点),实现了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 在构建全方位法律服务网络的同时,延边州法学会更是将普法宣传融入公益活动,辐射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使用法学会专项经费,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一旦社区群众遇到重大、疑难法律问题,便由法学会组织法律专家进行服务,答法律疑惑、解乡邻纠纷。”延边州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一线法律服务能力,延边州法学会还与州司法局联合举办了“服务法治延边建设大讲堂”系列讲座,举办了州法学会工作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推荐会员参加培训、举办主题读书会、设立延边大学法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为基层法学法律工作者成长进步搭建平台,不断鼓劲加油、锦上添花。 与此同时,延边州法学会积极开展基层法律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推动现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延边州法学会联合州法院组成调研组,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调研,形成的专题报告得到州委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学会在全州举办“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巡回讲座,围绕法律问题现场互动,实行“群众点题、专家授课”这一生动活泼、立竿见影的新颖形式。 此外,延边州法学会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配合提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相关法律需求,做了大量实际工作。联合州法院组成调研组,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实施进行调研,与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收集到包括国有林与集体林及耕地权属争议、集体土地登记、宅基地分户审批、农村空心化等各类问题余个,形成的专题报告得到州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对于基层的法治建设,延边州法学会也格外重视,毫不松懈。多次利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法律宣讲,打造“节点法律服务平台”。为了持续深化“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延边州法学会在国家宪法日、国庆节、五一劳动节等节点,全面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促进依法治州进程。 在法学会的不断努力之下,全州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安图县法学会在人员密集的中心市场和亮兵学校周边,分别设置了法治主题宣传墙,总长度余米,突出了实用性、感染性。另外,计划利用近两年的时间,打造一条法治文化主题公路,在长白山旅游公路沿线陆续设立10处法治主题宣传栏,展栏统一高2.95米、长6.5米,目前已完成亮兵镇路段建设。总体项目完成后,游客可以学法休闲两相宜。 敦化市法学会建设使用建筑面积约平方米的“丹江法治文化场馆”,场馆共分为四大展示区。其中,法治书法、漫画、剪纸作品展区,每年组织法治书画作品征集活动两次。展区投入使用以来,接待观众余人次。群众充分体验了法治文化生活,接受法治文化熏陶,从而营造出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 此外,延边州法学会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好用好各种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通过进社区、入村屯,志愿互助、一对一讲解以及大喇叭巡播等形式,把法律学堂等移到群众身边,办到群众心上。法学会在全州设立法治文化广场余处,在公路沿线、游园景点设立法治主题宣传栏(墙)余处,切切实实实现了“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让法无处不在,处处生辉。 据不完全统计,延边州法学会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村屯共组织宣讲活动场次,受众达两万余人,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进展新成就,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急速发展,为了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和普法宣传,延边州法学会也顺应传媒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和方式。“掌上问法”App就是这其中的“优等生”,由省法学会于去年年底正式开通,汇聚全省位法律专家,精准高效为广大群众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服务。 自“掌上问法”App推出以来,延边州便通过媒体宣传、LED展示等多种有效途径大力宣传推荐。目前,全州注册用户已达5万余人,覆盖城乡,提供线上法律服务0余人次,真正做到了老百姓坐在炕头上,就能找到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的标准答案。 多措并举助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用人单位能否以新冠肺炎疫情属不可抗力为由中止劳动合同”“因疫情影响导致向客户迟延交货,企业是否可以免责”“企业在疫情防控中有何社会责任”…… 疫情暴发以来,相关法律纠纷和经营问题便层出不穷、接连不断。为深入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切实增强企业和广大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4月28日,延边州法学会、州总工会联合举办线上法律知识讲座,全州家企业经营者和职工代表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在企业内部收看讲座。 通过网络平台组织线上法律培训是州法学会、州总工会应对疫情影响为企业服务采取的有力举措。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延边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州法学会讲师团成员王军有以“企业复工复产法律风险防范”为题,进行了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 王军有结合当前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时期,围绕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用相关法条及典型案例,为大家重点讲解了疫情下企业用工问题风险防范、疫情下企业合同履行风险防范、疫情下企业治理风险防范等内容。 讲座采取系统讲解和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各方大胆开麦,更有讲师现场答疑解惑,进一步加深了广大职工尊法守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引导各级工会及企业法人坚持做到依法治企、依法护企、依法兴企。 “州法学会联合州工商联,邀请州内知名律师,以企业常见的劳资纠纷为主题,举办培训讲座,全州89家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及法务人员参加讲座,有效增强了企业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延边州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陈辉介绍。 自疫情发生以来,延边州法学会、州总工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践行“三服务”——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加强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情况排查,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做好政策解读、稳控情绪、增强信心等工作。 与此同时,州法学会加大对患病或被隔离职工以及生活困难职工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ly/17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15公里望洋兴叹,图们江口,被神化的东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