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法权张琰

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更是珲春开展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示范的开局之年。

日前,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合作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珲春市委书记,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玉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高玉龙说,珲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特别是近期召开的省委深改委会议又审议通过了极具含金量的《关于支持珲春开展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示范的意见》,为珲春加快开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下一步,珲春市将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省两会的部署要求,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全省首个5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沿边开放型中等城市。

谈到如何推进对外开放,高玉龙说,珲春市将在扩大开放合作上加快步伐,按照省委、省政府“内外一体、跨境合作、港区联动、通江达海”要求,加快推进中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等四区建设,探索与宁波、长春发展飞地经济,主动申报中国(吉林)自贸区珲春片区,打造沿图们江开发开放经济带。珲春市将在加强互联互通上寻求突破,立足沿边通海的独特优势,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在省委、省政府的帮助下,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抓紧启动对俄“滨海2号”线涉及的珲春至斯拉夫扬卡港现有公路改造、克拉斯基诺口岸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争取将珲春至海参崴高速联通、珲春至罗津港高速联通、珲春至沙坨子口岸公路及沙坨子国境桥、珲春至黑龙江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示范区机场等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进周边港口及珲春国际港开发建设,壮大陆海联运、铁海联运等海上航线,积极开辟新的航线,全面畅通“丝路吉林”出海大通道。

当谈到如何发展海洋经济时,高玉龙说,珲春市将在培育海洋产业上有所作为。坚持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以产业为依托、项目为支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一起抓,规划建设1个千亿级的光电子加工、3个五百亿级的清洁能源、海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和若干个百亿级的木制品、有色金属、纺织服装、文旅康养、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等产业,加强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启动实施万吨清洁能源储备基地、年产50万吨柠檬酸、九乡百村精品民俗游等一批具有“引爆效应”的重大项目,精心培育一批产业园区,争当全省县域经济的新增长极。珲春市将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强化服务,深化最彻底的“放管服”和最高效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开展“政银企保”常态化对接,争取吉浙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在珲春建设分院,特别是牢固树立“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理念,完善领导干部包保重大企业责任制,对企业有事马上办,新官理旧账,打造效率高、服务优、企业和群众满意的一流海洋经济发展软环境。

谈到如何打造50万以上人口规模沿边开放型中等城市,高玉龙表示,珲春市将在建设中等城市上加大投入,按照“南北一体、一轴六区”布局,科学编制海洋经济、人口发展等规划,充分发挥市属企业投融资平台作用,组建百亿元规模的冰上丝路基金,强势推进百里珲春河生态长廊治理、地下管廊、城市环路、城市路网、会展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面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珲春市将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尽心竭力,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质量办好惠民利群实事,大力实施中小幼校园工程、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奥体公园等项目建设,扩大延边大学招生办学规模,医院医院,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努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立足新时代、履行新使命,珲春向海而生、向海而兴。高玉龙对珲春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珲春市广大干部群众将大力发扬创新、创业、奉献和战斗精神,在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全省首个50万以上人口规模沿边开放型中等城市的新征程上奋楫争先、勇立潮头,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吉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ly/1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