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自贸片区积极努力融入新发展格局
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114/4517273.html 央广网哈尔滨1月7日消息(记者杨沼畔)中国(黑龙江)自贸区绥芬河片区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发展定位,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自挂牌以来,绥芬河自贸片区努力探索实践,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制度创新初见成效,通过大讨论、大拉练、大比武,树立了发展理念,即“创新驱动发展,自贸引领未来”;确立了产业定位,即着力发展木材、粮食、清洁能源等进口加工业和电子商务、商贸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即努力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牡丹江市委、市政府调动全市资源推进和支持片区建设,构建起市、县联动运行机制,实现行政区、自贸片区、国家级园区管理体制深度整合,保证了自贸试验区工作顺利运行。目前,绥芬河片区仅占全市面积的4.34%,却集聚了71%的企业,贡献了70%的税收和65%的贸易额,形成了全面发力和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按照“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要求,绥芬河自贸片区积极发挥改革“试验田”和开放“主阵地”重要作用,努力探索“自贸+”创新模式,在落实改革试点任务和复制推广试点经验的同时,探索形成了40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4项参评全国最佳案例、3项入选首批全省十佳创新实践案例。推进“自贸区+陆海联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俄“监管互认”“过境货物不开箱、不查验”等通关便利化改革措施,不仅承运了中欧班列和哈绥俄亚班列,而且通过依托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实现了“借船出海”,与全国17个沿海港口合作建立了“东出西联、南上北下”的口岸集疏运体系,在全国实现了首次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探索形成了符合国际贸易、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需要的多式联运模式。这些创新举措,在确保疫情期间口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口岸过货量已突破千万吨,约占全省85%。推进“自贸区+境外园区”,将自由贸易的“单边试验”推向走进俄罗斯的“嵌入发展”,围绕片区企业在俄罗斯建设的农业、木业、矿业、渔业等7个境外园区和70个境外投资项目,形成了千万吨级中俄跨境产业合作供应链,木业、粮食、水产等商品回运加工形成常态化运行。推进“自贸区+互市贸易”,深入践行兴边富民行动,不仅在全国首次推行了边民合作社组织形式,冲破了边民的身份、数量和经营范围等限制,而且建设了全国首家铁路互贸交易市场和首家中俄互贸交易结算中心;不仅率先打通了韩国、蒙古、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互贸交易国家,成为目前全国互贸国家最多的自贸片区,而且率先实现了对俄罗斯亚麻籽、油菜籽、葵花籽等互贸进口与加工的“破冰”式突破。全年互贸进口量实现16.8万吨,同比增长%,约占全省互贸市场总量的85%。 绥芬河自贸片区坚持把自贸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围绕自贸片区产业发展定位,按照牡丹江“大上项目、大力招商、大抓投资”的总体要求,树立产业支撑、项目带动的鲜明导向,着力构建“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格局。自今年8月1日,绥芬河相继组织开展了“百日会战”和“再战一百天”等招商活动,累计新增市场主体户,同比增长.1%,平均每天注册26.6户,是年同期的3.8倍,先后与盐田港、比亚迪、北大荒等29家央企、国企和行业领军企业进行了签约,总投资额58.09亿元。打造产业链贸易加工平台,结合木业、粮食、中药材等自俄罗斯进口重要商品落地加工,不断丰富与完善其产业链,启动了总投资.6亿元、占地万平方米中俄进出口加工产业园,主要包括互贸进口加工产业园、中药材进口加工产业园、实木家具加工产业园,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86亿元、税收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个。同时,进一步与中林、圣象、曲美、大自然等企业拓展合作,即将建设和打造年加工万平方米的实木地板产业基地。目前,正在结合集疏运体系建设,积极联合省交投集团共同推进和构建中俄国际物流园。打造供应链市场供给平台,结合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形成了“一港、一园、五基地、五中心”的电商产业发展思路,一港,即“中俄信息港”;一园,即全域电商产业园;五基地,即木业交易、木耳交易、能源交易、轻纺制品、俄货商品等5个产业电商基地;五中心,即网红直播、双创孵化、同城配送、金融信保、跨境物流等5个电商服务中心。开通了“”和“”跨境电商服务端口。快递包裹保持全省县级首位。打造金融链跨境服务平台。在全国首次推出俄籍自然人跨境人民币支付、代理人办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代理边民支付外汇等金融服务。同时,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第一条卢布现钞陆路跨境调运通道,实现了卢布本币跨境调钞,开辟了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新途径,为探索中俄金融合作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绥芬河自贸片区通过“内引外联”,加强外事交流,与俄波格拉尼奇内区行政长官举行视频会谈,巩固良好合作基础,推动双方在疫情防控、跨境设施改造、优化通关环境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与俄罗斯边境建设署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局长赫鲁晓夫建立了口岸跨境运输常态化疫情防控互通机制。深化口岸合作,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边境口岸城市市长“云上论坛”,珲春、满洲里、凭祥、东兴等边境城市分别通过“云端”参会,相互交流了统筹口岸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片区联动,举办了“创新驱动发展,自贸引领未来”研讨会,邀请了广东、河南等自贸片区,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毕马威等智库和学府总计余人走进绥芬河片区,共话自贸未来发展。先后与广州南沙片区、河南郑州片区签署对口合作协议,加入深圳前海片区发起成立的全国自贸创新联盟,与黑河、德宏、红河、崇左四个沿边片区签订协同发展协议。探索校地共建,与东北林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重点结合对俄木业进口与加工开展技术支持与人才实训等合作;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合作设立自贸研究院、实习实训基地和人才工作站;与黑龙江大学签署自贸研究协议,在决策建议、资政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互动交流。加深协会对接,青企协、省女企业家协会等相继深入片区考察对接;与黑龙江省河南企业家商会、浙江省黑龙江企业家商会、北京市黑龙江企业家商会、广东省黑龙江企业家商会等进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讨合作。 绥芬河自贸片区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努力让企业感受“自贸便利”和“城市温度”。擦亮城市名片,突出百年口岸深厚底蕴,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基因,新建爱情谷主题公园,擦亮了“百年口岸”“红色通道”“浪漫边城”三张城市名片,展示城市风采,塑造片区形象。优化政策供给。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扶持办法》《支持企业21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78条》等政策,初步形成以省级政策为总领、市级权限为主干、片区专项政策为支撑的“1+1+N”政策体系,为片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简化办事程序。实行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合一、联审联验模式,开通商事登记“跨城通办”,绥芬河与东宁实现了企业工商注册异地互办,最大限度让企业和投资者办事“不出区、不出市”。推行“承诺即开工”,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贸区片区分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中俄商事调解中心,为入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推行集中审批。成立片区行政审批局,实施以“一口受理、一网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为核心的行政许可权改革,发布项“办事不求人”清单、项“最多跑一次”清单,企业设立过程中“照、章、银、税、金、保”6个必办事项一天办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wh/17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远创文玺下预售,1236416098元
- 下一篇文章: 道路冰雪预警1月10日珲春市气象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