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今天苏日张鼓峰战役珲春境内诞生
年7月31日深夜12时,日本军队在朝鲜的洪仪里向设于中朝苏三国交界处的张鼓峰苏军阵地开炮,拉开了张鼓峰战役的序幕。张鼓峰又名刀山,俄语称“扎奥泽尔纳亚”,意为湖对岸高地之意,位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敬信镇防川村北1、5公里的中苏国界线上,海拔.1米。山的东面和北面是苏联的哈桑湖和波谢特草原,西北与沙草峰相连,西南与.2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驻地,东南约2.5公里处是中、苏、朝三国的交界处。 张鼓峰本为中国固有领土,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攫取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使得中国丧失了全部日本海的海岸线,清吉林将军的官船仅能偶尔经珲春港,借道当时的藩属国朝鲜的口岸出海。年,清朝派遣北洋事宜大臣吴大澂会同珲春副都统与俄国代表巴拉诺夫勘察乌苏里江边界细节。经谈判,吴大澂将土字界碑立到制高点张鼓峰东南约3.5公里处,此碑即为中俄两国陆地边境的起点,图们江在此碑以下就由中朝界河变为俄朝界河。年,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次年又扶植成立伪满洲国。年6月,日本修订“国防方针”,把苏联与美国并列为第一“目标”(假想敌)。日本的战略计划是:先占领中国,然后入侵苏联。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组成轴心国,互相支持对方的侵略战争。而英、法等国则采取绥靖政策,怂恿日本把侵略的矛头指向社会主义的苏联。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则在北进和南下两大战略目标之间徘徊不定。 恰在此时,一件偶然性事件改变了这一形势,由于地理原因,当年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后,以朝鲜族居多、与朝鲜豆满江里仅一水之隔的珲春被划入日本朝鲜军的防区。年6月,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远东局局长留希科夫叛逃到伪满,日军从他的口中获得了“有关苏联远东集团军的宝贵资料”,日本军方据此判断苏联军队必然会因肃反而受到很大影响。日本陆军一下子蠢蠢欲动起来,尤其是关东军和驻朝鲜日军,期待有机会对苏联实践一下“武力解决”的构想。 年7月,日本政府照会苏联政府,声称日本参谋部的地图上,中苏国境地线绕过哈桑湖东岸,又说每年清明和中秋,朝鲜族都上张鼓峰祭扫坟墓,可见是“满洲国”领土。照会强烈要求把哈桑湖一带划为日本属地。苏联政府拒绝了日本政府的要求。15日,三名日本军人身着朝族服装,带着照相机和望远镜,由两位向导带路进入苏联境内。他们在绘制和拍摄苏联的边境军事设施时,被苏联士兵发现。冲突中,日军小头目当场丧命,其余人慌忙逃走。 这个事端成了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线。日本政府紧急照会苏联政府,要求苏联立即从张鼓峰一带撤军。苏联毫不退让,发表声名称,日军侵入了苏联领土,并且胡作非为,苏军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回击的。日军要求苏军立即撤出张鼓峰一带,并叫嚣如不撤军将采取必要的措施。苏军未予理睬。 7月16日,日军大本营陆军省向驻朝鲜日军发布了向苏朝边境地区集结的命令。日军第19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把动员的部队集中在图们江西岸朝鲜一侧,随时准备出击。在这段时间里,苏联方面也没闲着。斯大林的特派员梅赫利斯坐镇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要求远东红军领导层加强边境防务,其中留希科夫叛逃时所利用的波谢特-珲春国境线是头号重点,而处于中朝苏三国之间的制高点张鼓峰必须予以占领。 到了月底,苏联军人登上与张鼓峰互为犄角的沙草峰构筑阵地,这让一直寻找借口的尾高龟藏大喜过望,他认为即使按照苏方自己的主张,沙草峰也应该属于伪满(中国)领土,因此“教训一下俄国人的时机成熟了”。他命令一直在江边待机的两个小队向苏军进行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7月31日深夜12时,日军在朝鲜的洪仪里向张鼓峰开炮,拉开了张鼓峰战役的序幕。在炮火的掩护下,日军接连拿下张鼓峰和沙草峰。不过,苏联方面对日本人的行动迅速做出了反应。在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员布柳赫尔(即曾担任过蒋介石军事顾问的“加伦将军”)火速调集两个步兵师和一个机械化旅赶往哈桑湖,红旗太平洋舰队也动员起来,封锁了图们江口,行动中还扣留了途经此处的中国商船“三春”号)。 苏军的总攻选在8月6日,因为这一天是苏联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成立纪念日。不过,由于苏军未能很好地利用自己在兵力和火力方面的优势,双方因此陷入你争我夺的僵持战。最终,在苏军连续猛攻下,8月10日入夜时分,伤亡惨重的日军终于支撑不住。恰在此时,珲春遭受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图们江上的两座钢筋水泥大桥均被冲垮倒塌,公路交通陷入混乱。日军后方被苏军封锁后,损失惨重,无力继续作战。8月4日,日本提出议和。 经过多轮谈判,日苏双方于8月10日在莫斯科缔结张鼓峰停战协定。协议规定,两国军队于8月11日12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又经过双方代表现场交涉,双方同意在张鼓峰北坡阵地上各自后退80米,作为双方的警戒线。8月13日,日苏双方在张鼓峰东南坡交换了死者尸体。至此,历时13天的张鼓峰战役宣告结束。 令无数中国人感到悲愤的是,这次由日本人一手挑起的日苏两军冲突,其酿下的苦果却要由无辜的中国来吞咽。日军从前线后,苏军则趁机进占全部张鼓峰,将其划为“苏满(中)界山”,并将其在洋馆坪一带的控制区推进到图们江边,仅给中国居民留出一条通往防川的狭窄“通道”。日军为避免苏军进一步渗透,也为了便于防守,干脆将水流峰以南的图们江东岸划为军事禁区,将防川、洋馆坪、沙草峰和会忠源四屯共多户中国百姓全部迁出,日军还在图们江中立桩,封锁航道,不许中国居民进入日本海捕鱼和从事海上贸易,至此中国船只进出日本海的最后一条通道被切断。 而对于苏联人来说,这场爆发在遥远东方的军事冲突虽然规模不大,却诞生了一场传唱了几十年之久的世界名曲!战斗期间,苏联派出了强大的军事记者队伍,拍摄了大量的纪录影片和新闻照片,并写出了许多战地报道。当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初夏季节,漫山遍野盛开着梨花和野玫瑰花,清澈的图们江如缎带一般,飘落在一碧千里的青山峡谷之中,顺着江流不时从日本海吹来轻纱一样的薄雾。 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从这美妙的大自然画卷中,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 这样,优美动听的旋律为朗朗上口的歌词插上了翅膀,迅速唱遍了全苏联的每一片国土,鼓舞着苏联红军与入侵德军英勇作战。当时苏联红军还由于对这首歌曲的喜爱,把刚刚投入苏德战场的一种威力强大的速射火箭炮昵称为“喀秋莎”。 《喀秋莎》诞生六十多年来,一直在俄罗斯大地传唱,而且传遍了世界各地。但其诞生,与中国人民的一段历史伤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掌上珲春——城市就在您手中! 每天最权威的信息播报! 珲春网事ID: 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tw/1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历史珲春张鼓峰事件纪念馆将要升级
- 下一篇文章: 珲春这7处地方你来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