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pf.39.net/bdfyy/

作者:郭培耘编辑:伦智英

教语文是快乐的事业,这种快乐体现在方方面面。这里说一说歧义。

歧义是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说话一不注意就容易出现歧义。

一个人理完发不满意,说:“你看看你理的什么屌头!……”理发师不好意思地说:“我再帮你修修……”这个人气急败坏地说:“修……修你妈蛋啊!”

一年夏天,气温很高,有年轻老师穿短裤进教室上课。于是我们副校长宣布:“老师上课不得穿背心短裤。”于是成了一句笑谈。能听出笑点不?

有时歧义靠琢磨才能体会出来。一次考试,老师发卷子,一女生多拿了一张,老师又发。这女生咋咋呼呼高呼:“老师,我有了,我有了!……”坐他旁边的男生说:“那是我的,是我的……”歧义在哪?

生活委员管理打饭排队时,遇到一个同学加塞。当即拉住他,告诉他打饭要排队。没想到那同学语言粗鲁:“你拉个j8啊!”吃饭的人乐得全体喷饭!

那年珲春市曾有标语:“二十年创业,二十年发展,二十年辉煌!”——我就弄不明白,是一共“二十年”还是总共“六十年”?再说,只“辉煌”“二十年”也不行啊,“二十年”以后呢?

断句断不明白能造成歧义,闹出笑话。

教初中时我让学生写亲情作文。一学生写妈妈,最后直接抒情:“我爱你,妈妈!”可忘了加标点,成了“我爱你妈妈!”讲评作文时,我读了几次让学生品味两个句子意思的不同,学生也互相调笑:“嘿嘿,老师爱你的妈妈……”

一单位围墙拐角处用白粉刷的标语:“投案自首是犯罪”,咦,什么意思?拐过去又看到:“份子的唯一出路。”——吓我一跳。

还是墙上标语:上面写“群众有困”下面是“难找警察”。大概意思可能是“群众有困的时候,很难找到警察”吧?

语文能力差或不良的语文习惯也能造成歧义。

一阵子常下饭店,也见到不少乐子。珲春一个饭店打出招牌:“本店新聘厨师拿手菜——红烧牛啼。”厉害,竟然能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牛”叫的声音拿来“红烧”!稍有点文化的都知道,此处的“啼”应是“蹄”字。还有家饭店更玄,“本店出售馒头花圈糖并……”这家饭店太不务正业,竟卖起了“花圈”!经询问才知道“花圈”其实是“花卷”,而且也知道了“糖并”是“糖饼”。

还有一次,我点了一个“姜丝肉”。不一会一位朝族小姑娘端上菜来,温柔地说:“先生,这是您的姜丝(读成湿)肉。”令人恐怖。

我校一位年轻老师的孩子感冒发烧,英语组一位女老师感叹地说:“唉,三岁的孩子就发烧啊!”大家都笑,因为她将“烧”读成了“骚”。

在煤矿工作时,一位矿领导讲话。这位领导文化水平不高但好跩文,免不了出乐。一次讲话中引用毛泽东的诗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过将“朝夕”读成了“cháodǎi”(潮歹)。大家哄笑。

下乡时,公社开了一次诗歌朗诵会。规模很大,知青很多,队里的青年也不少,大家竞相展示自己的才华。一位民兵队长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大家动容。但读到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时,大家哄堂大笑。原来他将“朝天阙”读成了“朝天撅”。后来这位民兵队长赢得了一个响亮的绰号——“朝天撅”。

同音词造成歧义。

在矿务局二高中时,我们领着学生去二道江考点考试。中午吃饭人很多,邻桌一伙好像是工人,大声豪气说:“两瓶白酒,十瓶啤酒……”另一位嚷嚷:“小姐,我要果奶!……”服务员说:“等着啊,没看我忙着吗?”那时“红孩儿果奶”畅销。但东北方言有“裹奶”一词,“裹”是吸的意思。英语组孙老师敏锐地听出了破绽,诡秘地我说“老郭,你听听,他们说什么?……”

还是军训,还是那位教官发布口令:“向前七步走!”结果我班学生走了很远也没停止。于是教官说:“立定!不识数吗?让你们走七步为什么走了那么远?”其实学生没错。因为“齐步”和“七步”同音,教官应说“向前走七步!”

队列练习时,教官大声说:“用你们的旁光(余光)对齐!”大家憋不住乐,因为想到了“膀胱”。还有一次,教官口令“报数”,淘气的学生说:“报告教官,没有树!”

多数的歧义是曲解造成的。曲解是歪曲原意,刻意曲解是通过对互明的认知环境的蓄意破坏,而达到幽默逗乐的效果。

以前我班有个学生叫李健,这天缺课。数学老师进教室后见他座位空着,就问了一句:“咦,李健人呢?”全班大笑,以后都叫这位同学“李贱人”。

在通化时一老师善拆字。一好友名叫“张曰忠”,善饮酒。于是那位老师曲解他的名字——“张口一忠”。一老师叫“孙林一”,于是那位老师曲解为“孙木木一”,咦,日本名!

几位教育界老友相聚,互报多年来的生存经历。一位说:“这些年不容易,开始干老师,后来干主任,再后来干了校长兼书记……”另一位说:“嘻,这么辛苦啊。”另一位接着说“厉害啊,干了校长还兼书记!——谁笑谁就是故意曲解!

最后说一则新近的语文乐事。老师上课,课间十分钟往往都在教导处休息,这是放松闲聊的时候。主任吹嘘说:“我这个人……吐口唾沫都是钉。”一年轻老师思维敏捷,马上接过来说:“看咱们主任多厉害,吐口唾沫都是丁丁。”大家哄笑,主任尴尬。“吐口唾沫都是钉”比喻说话算数,这里被年轻老师曲解了本意,制造了笑料。

还笑不出来?上网查查“网络语言丁丁与蛋蛋”就知道啦!

年4月6日于珲春“淡墨书屋”

作者简介:郭培耘,网名:东郭,以教书为业,特级教师。退休后赴深圳新疆“游教”,喜欢赏美景、尝美食、品文化、写闲文。拥书两千余,辟书房“三闲堂”,评全国“书香之家”。现居长春。

临江风情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tw/1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