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华疆域自远古之《尚书·禹贡》九州起、迄秋海棠叶状成,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灾难深重,人祸无数,或曰天命!然,列祖列宗所属之金贵国土今安在,我辈可知一二?

伯力

伯力之名始于唐朝,西元年,唐玄宗任命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为勃利刺史,并将黑水都督府勃利州治所设于今日的哈巴罗夫斯克。到了辽朝,勃利改名为博和哩,并设有五国部节度使,辖黑龙江下游各部。

十五世纪时明朝在此设巴忽鲁卫(行政单位),隶属于奴儿干都司(全称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一般认为是明朝前期曾设置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后金汗国(清朝前身)清太宗崇德八年(年)在此设博和哩噶珊。颇黎、勃利、博和哩、剖阿里都是伯力、伯利的谐音,来源于部落名博和哩。据《满洲源流考》卷11《疆域》载:“博和哩,满洲语,豌豆也”。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派遣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侵占中国黑龙江沿岸并在此设军事哨所。穆拉维约夫为纪念十七世纪俄国探险家叶罗费·帕夫洛维奇·哈巴罗夫在远东地区的探勘行动,将伯力改称为“哈巴罗夫卡”(Хабаровка)。随着居民点的扩大,年10月又改为“哈巴罗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俄文名称便来源于此。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根据年《中俄北京条约》,原属清朝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界处东侧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连同库页岛一并割让予俄国,伯力遂属俄境。

此后,中方又后退于牡丹江流域另建"勃利",以延续"伯利"之统辖边疆功能,即今七台河市的勃利县。(中国历史上这种情况在人口稀少的边疆屡见不鲜,如汉代玉门关与唐代玉门关相距数百里,而明代铁岭卫治所本在今朝鲜境内,后来才搬迁至今铁岭市)

海兰泡

海兰泡,满语意为“榆树家”,俄语名布拉戈维申斯克(俄语:Благовещенск,意为“报喜城”),海兰泡位于精奇里江口西岸和黑龙江北岸交界处,与黑河市隔江相望,其名称源自于“哈喇泊”,意为黑泡子或者黑河。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首府。与中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隔黑龙江相邻。黑龙江北岸是海兰泡市,黑龙江南岸为中国的黑河市。华人普遍称此城市为“海兰泡”,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则将之标记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瑷珲条约》条约签订后,俄国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庆祝条约成功签订。

年7月17日沙俄出动10多万军队以“护路”为名,对居住在海兰泡的中国居民进行大屠杀,一直进行到7月21日,共杀死多名中国人(也有屠杀多达20万人之说)。7月22日,阿穆尔当局宣布,海兰泡中国人被全部“肃清”了。

海参崴

海参崴,俄语称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最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海参崴临近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地理位置优越,虽不是不冻港,却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海参崴自新石器时代时起便有人类居住,原为游牧民族居住地,后历为渤海国、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等国领土,年清朝与俄罗斯帝国签订《清俄北京条约》,改由俄罗斯帝国统治。

中文原名“海参崴”,源于音译满语地名,意为“海边的小渔村”。“海参崴”之名仍被华人普遍使用。

年,《北京条约》签订前三月,俄国取得此地区,并在附近兴建新城,名作“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意为“征服东方”或“镇东府”,也译“东方的王后”。类似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另一座城市的市名——弗拉季高加索(Владикавказ,即“高加索的统治者”)。

历史上海参崴曾自新石器时代时起,这里已渐见人类活动。唐朝时属于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君主制国家—渤海国的率宾府辖地(年—年)。

辽朝时属上京道率宾府所管;金朝时属上京路辖下恤品路所管;元朝时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明朝时曾属奴儿干都司(年—年)。清朝时该地为吉林将军的领地内。

自年代开始,君主制王朝沙皇俄国的探索队进入该地区,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口,沙俄和清朝曾有着多次领土上的武装冲突。在年清朝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订明海参崴属清朝,但是由于清朝国力不振,在年,清黑龙江将军奕山在俄罗斯帝国的压力下签订《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清俄共管。两年后的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清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俄国未来在远东发展政策上最重要的港口。

随后其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不过由于距离俄国中央区太远,所以该地的发展缓慢。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离开库页岛后,从他形容为贫穷的海参崴出发经香港、星加坡,11月到达可伦坡回莫斯科。在年,西伯利亚铁路开通至此,亦开始有海运路线由其往返日本神户、长崎及中国上海等地。

年,列宁领导下的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发表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宣言,废除年后沙俄对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但自年约瑟夫·斯大林上台后,苏联否认之前的宣言,拒绝将这片领土归还给中国。

年代开始,此城成为苏联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点,而在苏联卫国战争前后,先后囚禁在这里的包括苏联和日本的战俘。苏德战争期间,此城市成为租借法案中“太平洋航线”的主要落货港口。当时苏联在波罗的海、黑海的主要港口均为轴心国所封锁,高达万公吨的美援物资在海参崴上岸后,经西伯利亚铁路运往欧洲战线。这也是海参崴大幅扩张的年代,在年战争结束时,不受战火波及的海参崴吞吐量为战前的7倍。

年,海参崴成为苏联海军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并禁止外国船舰进出。

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曾到临该城,并表示其可以跟美国的旧金山相比,亦奠定了其作为苏联远东地区最重点的发展城市之地位。

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中俄达成一致地段的中苏国界东段边界线走向,明确和确定海参崴属俄罗斯境内。

年7月16日,中俄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缔约双方根据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继续就解决中俄尚未协商一致地段的边界线走向问题进行谈判。中国民间依然有声音抗议当年俄国强占海参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条约中承认海参崴及邻近远东地区现在不为中国的领土。

普隆霭

普隆霭,亦作普禄乡,今库页岛西海岸皮尔沃,原为中国领土,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正式割让予俄罗斯。

19世纪前,库页岛原为当地游牧民族居住地;并断断续续由中原王朝统治过。库页岛被俄国称为萨哈林。十九世纪时清政府并未有效管辖该岛,仅仅派员数年巡查一次。

年,俄罗斯帝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割让库页岛。年,日本通过《朴资茅斯条约》获得库页岛南部(北纬50°以南)。年和年至年间,日本曾统治库页岛全境。年2月11日,英美领导人于《雅尔塔协定》中与苏方达成协议,承诺使日本占据的库页岛南部归还苏联,同年8月8日,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占领库页岛全境。日本在《旧金山和约》放弃库页岛南部(北纬50°以南)和千岛群岛的主权,目前库页岛全部由俄罗斯控制。

库页岛在中国唐代称“窟说”(音悦)或“屈设”。唐朝把窟说部当作是靺鞨诸部之一,但是可能其实是阿伊努人,因为今天俄语把千岛群岛称为库页群岛(Курильскиеострова,)。“窟”(кур、kur)被认为音译自阿伊努语的“人”。kur,也是阿伊努人的自称。“说”(ил、il)(音悦)可能源自古阿伊努语的“地”,因为今天阿伊努语ya的意思是陆地或岸。“窟说”(кур-ил、kur-il)即“吾等人的陆地”。古时外东北地区地名都与“黑夜”扯上关系,库页岛曾经分为三国,“流鬼国”、“夜叉国”及“驱度寐国”,满语萨哈林是“黑”的意思,这跟北极的极夜现象有关,越往北冬天的夜长越长,所以是音译与意译相结合起了这么些名字。

清代称“库叶”、“库野”或“库页”,都是音译自同一词。此岛的俄语名称“萨哈林”来自于满语,意为黑江嘴顶,俄文音译为Сахали?н(萨哈林)皆是满语“黑”的意思。

在阿伊努语中,该岛称为kamuy-kar-put-ya-mosir,该名称的含义为“神在河口创造的岛”,而日语“桦太”的名称则源自对kar-put音译为からふと的对应汉字。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将之标记为“萨哈林岛(库页岛)”,但两岸三地的华人仍普遍称其为“库页岛”。

庙街

庙街,俄语全称为阿穆尔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俄语:Никола?евск-на-Аму?ре),中国称庙街(又作庙尔、庙屯),现为俄罗斯城市,是远东联邦管区伯力边疆区庙街县行政中心,邻近黑龙江出海口,俄罗斯于年建市,年的人口统计有20,人。本市距离黑龙江口约80公里,距离伯力约公里、共青城火车站约公里。

该地原本是为中国的一座城市,早在元朝即被中原王朝征服与管辖,属辽阳行省,并在黑龙江下游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其治所奴儿干城即与庙街相去不远。到明朝永乐年间明廷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奴儿干地区的军事建制机构,其驻地亦为元朝征东元帅府旧址。

年(永乐十一年)明朝宦官亦失哈在巡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所辖地区时,在奴儿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原有观音堂的基础上所修建的一座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寺,名为永宁寺。明朝灭亡后属清朝所拥有,满语名为庙街。年清朝与沙皇俄国签定的《尼布楚条约》中也明确规定庙街属清朝。不过,由于清政府在年代前曾长期对内地汉族封禁东北,禁止汉人进入东北开发。而同时因为满族入关的缘故,东北满族和通古斯土著的人口非常的低,导致东北边防十分空虚。随着清朝的衰落,清政府在康乾时代定下的巡视东北边境的制度,也逐渐荒废。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帝国开始重新向东北渗透。年8月13日,俄国人根纳迪·涅维尔斯科或者翻译为根纳季·伊万诺维奇·涅韦利斯科伊。另壹种翻译是涅维尔斯科伊船长。俄语Невельской,ГеннадийИванович在当地开设尼古拉耶夫斯基驿站,为俄国至当地的武装移民提供邮政服务。其后,俄国在当地大幅殖民,并在当地兴建教堂、警察局、赌场、金库等各种基础建设。在年,俄国单方面成立滨海边疆州,此城就被俄国承认其城镇的地位,并改为现在的俄语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年所签订的《瑷珲条约》及年所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而割让予俄罗斯帝国。

直到年之前,它一直都是滨海边疆州的行政中心,直到滨海边疆州一分为二为止,其行政中心的地位分别被海参崴及伯力所取代。直到现在,它亦一直都是俄罗斯联邦远东区的重要港口。年,庙街发生了“庙街事件”,然后曾遭到大面积的轰炸,邮电局及各种通讯设备都被完全摧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过重建,最终回复昔日的光彩。

该城市的中国古称为“庙街”,在满语当中miyoo是庙的意思,ga?an为村庄的意思,因此地曾有明朝所设立的永宁寺因而得名。划归俄国后,其俄语名音译为“尼古拉耶夫斯克”,用来纪念俄国皇帝尼古拉一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将其标记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但是各地华人仍然普遍使用“庙街”作为名称。

摩阔崴

摩阔崴(俄语:Посьет,),又名“窝阔崴”或“毛口崴”,现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海港城市。摩阔崴相对距离不远的海参崴来说,显得相对不为人知。此地俄语地名来源俄国海军上将波西耶特。由于相邻不远的海参崴具有水深,面积大等特点,海参崴逐渐取代摩阔崴成为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

万历四十五年(年)正月,努尔哈赤派穆哈连带兵一千人,征服东海虎尔哈部民。自此,努尔哈赤对东海女真前后共用兵30年,基本上统一了东海女真。东起日本海、西迄松花江、南至摩阔崴湾(濒临图们江口)、北抵鄂伦河,这一广大疆域范围内的东海女真诸部被纳入大清版图,并取代明朝而实行统辖。摩阔崴城就在这片疆域中。

同海参崴一样,沙俄在年边界谈判时的考虑更多的是基于封堵中国东北地区的出海口,以此达到消除中国在日本海的威胁。因而,俄国人隐藏了图们江入海口北岸的Y字碑,又在《北京条约》勘界谈判时玩弄辞藻,将“图们江口”解读为“江口”非“海口”,指T字碑(土字碑)为图们江终点界碑,从而使得中国就此失去了整个出海口。就此,摩阔崴就连同海参崴等其他外东北的大片中国领土被划入俄国的版图中,如今,在边城珲春圈河口岸附近的五加山上,仍可一眼望见万顷碧波的摩阔崴。

年,清朝官员吴大澄受命与俄国重新勘定边界。抱着“一寸土地尽寸心”的决心,与俄国人展开了三个月针锋相对的谈判,签订了《中俄珲春东界约》。明文规定,插有中国国旗的船只,可以经由图们江驶入日本海,俄国“不可阻拦”。在条约签订后,中国沿江的各族人民利用此出海航行权出海捕鱼、晒盐、经商。“跑崴子”指的就是到海参崴和摩阔崴进行贸易。除此之外,中国还曾开辟了由珲春到日本海沿岸各国的航线,广泛开展了对俄罗斯、日本、朝鲜的贸易,沟通了往来联系,进行繁忙的海上经济活动。

年3月,中俄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协议中规定摩阔崴归还中国,不过之后俄政府借口当地居民强烈反对,改用黑龙江中心航道的一座1平方公里的荒岛——萨哈林斯基岛作为违约金划给中国,自此中国错过了时隔一百余年重新打开日本海出海口的机会。

尼布楚

尼布楚,现名涅尔琴斯克(俄语:Не?рчинск),原属大清国领土,年《尼布楚条约》把此地列入沙皇俄国纵深领土(两国国界为额尔齐斯河)。现为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辖下的一个市级镇,于年3月1日合并自赤塔州。

年,清廷与沙俄代表在此地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尼布楚为往后的中俄贸易中心之一。另一方面,以被流放者为主的移民大量涌入,加上许多矿产被不断发现,使得此地成为外贝加尔的主要城镇。西伯利亚铁路落成之后,赤塔逐渐取代了尼布楚的经济地位。

双城子

双城子,俄文称“乌苏里斯克”(俄语:Уссури?йск),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个城市,坐落在兴凯湖平原上,科马罗夫卡河和拉科夫卡河之间,距离海参崴千米,双城子面积为平方千米。城市的主要工业为食品加工。因为双城子是铁路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双城子又有机车修理工业,其中之一的大型双城子机车工厂建于年,是当时的双城子铁路主要的维修工厂。

在年,双城子人口为,人,是滨海边疆区第二大城市(次于海参崴),其所在的双城子市在年人口总共为,人。

双城子最早在年被沙俄命名作尼古拉斯科耶(Нико?льское)。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年改名为尼科利斯克-乌苏里斯基(Нико?льск-Уссури?йский)。年7月22日,设立尼科利斯克-乌苏里斯基州,州府驻尼科利斯克-乌苏里斯基市。年改称伏罗希洛夫市。年改称乌苏里斯克市。

9世纪中期,双城子之地是渤海国的重镇,虞娄靺鞨世居于此。

金熙宗天眷元年(年)置上京路,治所在会宁府会宁县(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遗址)。辖恤品路,一作速频路,治所在今双城子。

双城子位于绥芬河下游北岸和富尔丹河下游西岸。

清代被称为富尔丹城,其汉语名字“双城子”则是根据满语别名“双城堡”意译而来。

年,根据《中俄北京条约》,清朝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之地划归俄国,双城子遂成为俄国领土。

年开埠,俄国人将该地命名为尼古拉斯科耶(Нико?льское),以纪念俄国的圣尼古拉,有13个来自阿斯特拉罕和沃罗涅什的家庭来到这个地方,年设尼古尔斯克-乌苏里斯基市(Никольск-Уссурийский)。

19世纪七十年代,伯力和海参崴之间建成铁路(如今该铁路成为西伯利亚铁路的一部分),由于双城子地处交通要道,逐渐繁荣起来。

年改名为尼科利斯克-乌苏里斯基(Никольск-Уссурийский)

日俄战争之后,双城子成为俄国在远东的重镇之一。

年被改名为“伏罗希洛夫市”(Ворошилов),以苏联元帅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命名。

年苏共二十大反个人崇拜,改名乌苏里斯克。目前华人仍普遍称其为“双城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则将之标记为“乌苏里斯克(双城子)”。

雅克萨

雅克萨也作雅克塞,俄文名阿尔巴津(清史稿中称阿勒巴沁,俄语:Албазин)或阿尔巴津诺(俄语:Албазино?),是俄罗斯帝国在向东扩张中在外东北建立的最初的据点,位于黑龙江与额木尔河交界口东岸,西岸为今中国黑龙江省呼玛县。现该地为俄罗斯阿穆尔州阿尔巴津诺。

雅克萨距黑河旧城(旧称黑龙江城)西北一千三百馀里,城东有提咸河湾城,满语意为“涮塌了的江湾子”。此城本是索伦部达斡尔族所筑的木城,为乌鲁苏穆丹屯长博穆博果尔所占。年(崇德四年)博穆博果尔反叛,皇太极遣萨木什喀、索海等人平叛,攻克了雅克萨和兀库尔,并将此地夷为平地。

年代到年,在哈巴罗夫带领之下,一群哥萨克人来到雅克萨并重建此城,命名为阿尔巴津。年清军打败了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率领的驻军,重占雅克萨。但年(康熙四年)尼基弗尔·切尔尼戈夫斯基再次重占雅克萨。2年俄国在此建立了阿尔巴津督军区并以此为据点活动,激怒了康熙帝。5年清军围攻雅克萨并重获该城。但清军撤军后俄军马上重占此城。第二年康熙帝命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再次围困雅克萨。终于在年清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认了清朝对于雅克萨的主权。

年,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重新将雅克萨划给俄国。虽然当时清政府并未批准该条约,但两年后在《中俄北京条约》中予以确认。从此雅克萨的主权未再发生变化,并使用“阿尔巴津”一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ly/1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