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大荒沟第一
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dbfzl/181006/6564022.html 看完点击掌上珲春看珲春最权威资讯! 重温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建党95周年之际谒访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大荒沟! 回顾历史,有时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中国近现代过去的一幕幕简直令人难以相信,她曾饱受摧残,历经磨难,人民曾生活在枪林弹雨、水深火热之中。日前,记者来到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珲春市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感受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 驱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经历了3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目的地。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十三烈士陵园。在层层台阶之上,一座高高的石碑上镌刻着八个大字——“十三烈士永垂不朽”。听着解说员讲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英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霎时间,革命前辈浴血奋战在疆场的情景浮现眼前。纪念碑上镌刻着十三位烈士的名字,他们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为纪念他们,珲春市政府于年修建了纪念碑,并分别于年和年进行了重新修建。新建的纪念碑高13米,象征着十三位牺牲的烈士,让后人缅怀,勿忘历史。 珲春党史 珲春党史展览馆是一座充满古老气息的房子,简约朴实,却极具民族特色,充满时代感。展览馆中,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战争遗物,一桩桩史料,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珲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开发的情况和成就,向世人昭示了珲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谱写的壮丽篇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珲春市(县)委领导全市(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勇于创新,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景象。观看展览馆中的每一件物品,倾听每一段历史介绍,遥想当年每一幕情景,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及缅怀之情油然而生。面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新时期的人们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内有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伪军起义、荒区苏维埃政府、兵工厂、被服厂、北沟村苏维埃政府、医院、大荒沟别动队等革命遗址。自年8月基地建成以来,共开展纪念活动90多次,参观人数达3.5万余人次。 在珲春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近代历史中,珲春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一部风云激荡、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珲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在党的领导下,珲春各族儿女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英勇杀敌,浴血奋战,他们不朽的业绩,深深地印在珲春广袤的土地上,深深地刻在人民的心坎里。解放战争中,珲春又是东满根据地的大后方,珲春各族人民为解放东北和全中国,作出了贡献。 (一)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 20世纪的30年代初期,大荒沟是东满较大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 大荒沟位于珲春市区北部90华里的深山密林之中,现属英安镇管辖。在20世纪30年代,大荒沟包括荒沟、清水洞、槟榔沟、东沟、中沟、北沟、杨木桥子、徐大马沟、中岗子、三安等自然村屯,居民余户,人口多人,绝大多数是朝鲜族。 年10月,东满特委派刘光公(又名刘建章,全国解放后曾任铁道部副部长、部长、中顾委委员,年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来到大荒沟清水洞,成立了中共珲春县委,刘建章任第一任珲春县委书记。县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妇女部、通信处、秘书处等部门,下辖铁区、钢区、金区、城区四个区委,全县有中共党员名。县委成立后,除组织发动群众发展壮大党组织之外,还建立了党的革命武装。先后建立了别动队、突击队、县游击队、岭北游击队、城区武装突击队、青年义勇军、春化游击队、县游击总队等,还成立了反满抗日群众组织农协会、反日会、共青团、妇女会、互助会等,同时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之后,全县各族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对敌斗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秋收斗争”和“春荒斗争”。 1.秋收斗争年10月,珲春县委根据东满特委的指示,发动了气势磅礴的秋收斗争,提出了“减租减息”,夺取地主粮食分给农民,展开打倒地主与亲日走狗的斗争。10月的一天,党组织居住在大荒沟的荒沟、中沟、清水洞等村屯的多名群众,斗争了当地的地主和放高利贷者,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焚烧了地主和高利贷者的帐目。同月,中岗子村多名群众到密江示威游行,强烈要求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开展了夺粮斗争。随着大荒沟秋收斗争的深入,先后有多名群众参加了这次秋收斗争。 2.春荒斗争年春季,珲春县委组织了上千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春荒斗争。2月,首先在大荒沟发起斗争,清水洞、荒沟、东沟、北沟、中沟等村的多名群众与河洞村的农民汇合成多人的队伍,涌向骆驼河子(今松树村)亲日走狗元大顺家,夺粮数千斤,分给当地群众。与此同时,头道沟、密江、沙坨子等地的群众也都开展了借粮和夺粮斗争。 3.“秋收斗争”和“春荒斗争”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珲春领导的声势浩大的秋收斗争和春荒斗争,使革命群众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有力地镇压了一批亲日的地主汉奸,狠狠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在珲春的势力,动摇破坏了伪满政府在珲春的统治秩序,为我党在珲春的反满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 4.珲春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大荒沟别动队 年1月,中共珲春县委组织建立了军事筹备委员会,派15名党员、团员,到大荒沟的头道岭建造密营,建立了珲春县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大荒沟别动队。它是党领导下的东满地区早期的革命武装。别动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年8月,已发展到40多人,武器也有了补充,成为一支精干的抗日斗争队伍,从此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新的历史时期。 5.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年秋,中共珲春县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批示,领导大荒沟人民创建了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根据地的范围,东起三道沟、雪岱山,西抵密江流域,南达荒沟岭,北到磨盘山脉并一直延伸到汪清县境内。根据地建立后,根据地的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不断打击和击溃敌人,巩固和扩大了东满在珲春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6.大荒沟十三烈士 在抗日斗争战场上,英雄的珲春各族儿女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不惜为国捐躯。革命先烈的辉煌业绩可歌可泣,永为后人楷模。大荒沟十三烈士的英雄壮举,留下了永世传诵的篇章。 年阴历8月,参加完东宁县城战斗的珲春县游击队来到大荒沟整休。18日凌晨,投敌叛变的原珲春县委秘书裴元一带领日军讨伐队和伪自卫团突袭大荒沟游击队驻地,游击队员予以迎头还击。游击队员们浴血奋战,经过激烈的搏斗,大部分队员顺利突围转移,中队长朴振兴(党员)、小队长吴彬(党员)队员金龙学(党员)、朴永信(党员)、梁泰星(党员)、金时天(党员)、朱炳甲(党员)、李兴国(党员)、裴松林(党员)、高枕俊(党员)、金长协(团员)、金吉龙(团员)、郎××(团员)13名游击队员壮烈牺牲,永远长眠在珲春这块美丽的热土上。 7.珲春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 年8月15日,中共珲春市委在大荒沟举行党史教育基地落成典礼。基地由党史展览馆、县委诞生地、苏维埃政府遗址、十三烈士殉难地、伪军起义遗址等组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州级党史教育基地。7年10月18日,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被国家关工委批准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的建立,为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珲春历史的各个阶段建设和发展壮大的历程,更能激发全市各族人民对创造珲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二)烟筒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 年春,中共珲春县委由大荒沟迁至烟筒砬子,一直延续到年5月。 年夏,中共延和中心县委派人到烟筒砬子组建党组织。先后在西沟、东沟、葫芦鳖、南别里、南沟、官道沟等村建立了党支部。 年1月,中共烟筒砬子区委成立。同年秋,建立了烟筒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大致位于杨泡满族乡东南部和马滴达南部,距离珲春市区60华里,其范围东起南沟河,西达马鞍山,南接中苏分界线,北至珲春河,面积大约平方公里。党在这里建立了反日会、农民协会、妇女会等反日群众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日斗争。当地群众参加了年秋至年春的“秋收”、“春荒”斗争。其抗日武装突击队,后改编为岭南抗日游击队。 (三)解放战争中的珲春军工厂 年秋,大批军工生产干部从延安、晋绥地区来到东北,奉命在稳固的后方建立军工厂。年3月,由于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南满,东北局决定将军工部转移到吉东后方。这样,军工六厂、七厂、八厂、九厂几经转移,设在珲春,年10月,在珲春设立了第一办事处。 这4个军工厂均生产手榴弹、雷管、炮弹等,后又研制“八二迫击炮”,到年初为止,已生产“八二迫击炮”多门。随后又成功研制了“九二步兵炮”,并突击生产,为辽沈战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和不断取得胜利,弹药开始有了剩余,军工部决定减少弹药生产,年6月以后,珲春各军工厂基本停止生产。这时的军工干部和工人分别转调他厂,同年7月,第一办事处迁出珲春。在这3年中,珲春军工厂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和东北局交给的军工生产任务,为东北及全中国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掌上珲春 珲春权威媒体资讯尽在掌握 个人 点击标题上方蓝字掌上珲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jji/13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气丨雨雨雨,热热热,珲春天气上演冰火两
- 下一篇文章: 招聘直通车middot急聘珲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