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岛总领事馆珲春分馆

(间岛总领事馆珲春分馆)

(此图来自延吉市城建档案馆)

(此图来自新浪网友“oldpostcard”的博客)

珲春灵宝寺(民间俗称西大庙),原址位于今延边州珲春市北山上。建于年(康熙53年),时有佛殿3间,关圣殿3间,东西廊房8间,山门3间,钟楼2座,地积方丈,布教徒6人,咸丰年间曾受御颁“万世人极”匾额一方,大跃进期间灵宝寺因故被毁。年重建。

(日伪时期拍摄的珲春灵宝寺(西大庙))

(此图来自新浪网友“oldpostcard”的博客)

(上面两张珲春灵宝寺旧影出自珲春市档案局,由网友“延边-满铁迷”提供。)

(年重建的珲春灵宝寺)

珲春东盛烧锅,当时位于珲春尚义乡老头沟,经营者唐锡文,所产品牌“东盛泉”。

(伪满时期珲春街道上的“东盛烧锅”字样)

珲春县北岔子采金场,在日伪统治时期,从珲春县(今珲春市)向右眺望,沿着珲春和上游北山40公里左右,在胡滤河附近,有一个北岔子采金场。从古至今,这里都是当地老百姓依靠自己的双手来砂里淘金的场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统治者从中国老百姓的手中,把北岔子采金场掠夺过来,他们在搞采金企业化的同时,也实行了机械化,用机械作业的方法继续进行淘金。

(珲春县北岔子采金场)

在采金作业现场,几个身上缠着绳子的钻探工人,在转动着带有圆盘的管子,同时站在圆盘上的几个人,把铁管子打入地下。这种冲击勘探法,是在打入地下的硬底之前,每打下一尺,用汞泵把地下的砂子吸上来,以此来测试是否含金。最后,在算出每立方米的含金量,来决定其价值。

(采金勘探作业)

在通过冲击钻勘探法测算出的有钻探价值的地方,开始了采矿作业。在作业的场地,一直挖到距地表七八米深的地下硬底,把含金的砂土运到选矿机上。人们看到画面上布满水坑的作业现场,眼前是不是有一种见到了金子的感觉?

(开采金矿)

(砂金洗矿机(一))

从采掘地用矿车运出来的含金砂土被不断地洗涤,一旦从金属网上沉淀到铜盘面上的砂金被此处的水银所吸收,就会成为汞合金。隐藏着含金的砂土被全部洗矿后,金子就残留在最下层的盘上。

(砂金洗矿机(二))

注:本文摘自《窥伺中国:20世纪初日本间谍的镜头》一书。

珲春县公安局第三区公安分局

(珲春县公安局第三区公安分局,图片摘自百度珲春吧网友“珲春新闻中心”的发帖-侵华时期日本人镜头下的珲春!)

珲春支那人の兵营

(珲春支那人の兵营,图片摘自百度珲春吧网友“珲春新闻中心”的发帖-侵华时期日本人镜头下的珲春!)

珲春土门子航拍图

(珲春土门子航拍图)

(珲春东北方土门子附近匪贼既设阵地,此图片摘自百度珲春吧网友“珲春新闻中心”的发帖-侵华时期日本人镜头下的珲春!)

珲春市街,年(清宣统元年),设珲春厅,招民垦荒、驻靖边军、置防俄炮台、修通道路、整设驿站,使珲春进入了重新建设时期。宣统二年(年)设置珲春厅,隶属东南路道。年(民国二年),珲春厅改为珲春县。民国十八年(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珲春县直隶吉林省,为一等县。民国三年(年)六月,民国政府重更道制,东南路道改为延吉道,撤珲春厅建县,珲春县为延吉道所辖,直至抗战胜利。

(解放后的一张“珲春镇街路示意图”,图片来自珲春市城乡规划网。)

(上面两张珲春地图出自珲春市档案局,由网友“延边-满铁迷”提供。)

(日伪时期的珲春市街航拍图)

(日伪时期的珲春郊外牧羊)

(日伪时期的珲春城门、公园、街道)

(日伪时期的珲春西门通,图片来自新浪网友“oldpostcard”的博客。)

(日伪时期的珲春街道和城门楼,图片来自延吉市城建档案馆。)

(珲春市街旧影,图片摘自百度珲春吧网友“珲春新闻中心”的发帖-侵华时期日本人镜头下的珲春!)

(上面几张珲春市街旧影出自珲春市档案局,由网友“延边-满铁迷”提供)

珲春土字牌,土字牌,位于今延边州珲春市防川中俄边界,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时重立。“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质。侧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其左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俄侧刻有俄方“T”字,“土”字牌牌体完整,字迹清晰。目前,中俄重新划界时又重立界碑,“土”字牌不属于两国界碑,为国家一级文物。

(民国年间の土字牌,图片来自年日本中央公论社出版的《满洲国境问题》一书。)

(如今的“土字牌”,图片来自携程网网友“行者DAZHI”的发帖。)

珲春河(满语:huncunbira)属图们江水系,是其在图们江下游珲春市境内的主要支流。流域内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水质良好,流量丰富,对图们江有净化作用。珲春河发源于珲春市春化镇境内盘岭山脉北麓,干流河道总长约为公里,流域面积为平方公里,沿途主要的支流有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草帽顶子河等,经马滴达、哈达门、珲春市,在英安镇入图们江。

(日伪时期的珲春河,最后一张图片来自珲春市档案局。)

珲春总关火狐狸分所,珲春海关,年设置,是清政府在吉林省设置的第一个海关。当时的珲春海关规模很大,还下辖了八个分关:长岭子分所、雕龙碑分卡、凉水泉子分卡、大肚川分卡、下甸子分卡、上甩弯子分卡、九沙坪分卡、火狐狸分所。其中火狐狸分所于年12月设立。据《珲春市志》记载,晚清时期,珲春海关十年间征收的一百一十七万两税银,全部被当时的清政府用做赔款担保,进了外国人的腰包。

(珲春总关火狐狸分所,图片来自珲春市档案局。)

和龙县明东学校,年4月27日创办,由朝鲜族人朴茂林个人经营,日据时期改由耶稣教会宣教师监督指导。其中学部、小学部、女学部均位于龙岩村(今德新乡龙岩村),明治四十二年(年)三月开校;明东小学校(分校)位于大蛇洞,大正二年(年)一月开校。

(伪满时期的间岛和龙县明东学校)

和龙头道沟市街,和龙头道沟,既今延边州和龙市头道镇,是延边水稻主产地之一,有“大米之乡”美誉。头道镇原名三河镇,为福洞河、长仁江、海兰江汇合处而得名。年前后于河谷盆地从下往上数第一道沟而得名。年前属延吉县守信社,年为头道村,年建头道乡,年改头道公社,年改头道镇。

(日伪时期的延边头道沟市街航拍图)

和龙二道沟市街,和龙二道沟,既今延边州和龙市西城镇,因镇内有西古城子得名,简称西城。年为延吉县守信社,年为延吉县西城村......年设西城区,年建乡,年改公社,年改乡,年建镇。西城镇东与头道镇毗邻,西与龙城镇搭界,南部与八家子镇相接,西北与安图县接壤。西城镇交通发达,和龙至龙井、州府延吉等地的必经之地。

(日伪时期的延边二道沟市街航拍图)

和龙市街,年4月20日设立和龙县,属延吉府。年7月,县治由和龙峪(又称大砬子,今龙井市智新镇)迁至三道沟(今和龙市区,因地处河谷盆地第三道沟而得名,亦称“忠信场”、“通信场”)后,三道沟更名为和龙街。年属吉林省,年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年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年9月15日,设立和龙市(县级)。

(日伪时期的延边三道沟市街航拍图)

东古城子,位于今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东古城子约筑于–年间(年前)为金代海兰路总管府开府之故地。上个世纪30年代即叫此名,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东古城子附近の石兽)

日本领事馆图们分馆,原址位于今延边州图们市第一高级中学院内。年6月1日设立,年11月撤销,砖瓦结构二楼,南北长56.2米,东西宽19米,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四周有高2.5米、宽30厘米的围墙。

(伪满时期的日本领事馆图们分馆)

图们税关,原址位于今延边州图们市图们海关院内。年,民国政府设图们税关并正式开设商埠。税关建筑为砖瓦结构平房,东西长45米,南北宽10米,中间有门庭,四周为木栅栏围墙。年2月,国家海关总署将图们税务关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们关,管理图们公路、铁路口岸进出口货物和珲春、龙井分关。年,原建筑拆除。

(伪满时期的图们税关)

图们国际铁桥,位于今延边州图们市与朝鲜咸镜北道南阳市中间的图们江上。年8月6日动工修建,年6月2日竣工,大桥全长.96米,高约11米,桥墩20座。现称作图们江国境铁路桥,为中朝两国共管。

(解放前的图们国际铁桥)

(日本网站上的一幅伪满时期的图们国际铁桥图片,图中上面第一张即是。)

(如今的图们江国境铁路桥,图片来自百度贴吧-迁安旅游吧-走进国门走进图们{二}-网友“永不落的红太阳”的发帖。)

图们满铁病院,又称“帝政纪念病院”,原址位于今延边州图们市口岸大街号。年建立,年改称“医院”。5年6月,医院合并为“医院”。

(伪满时期的图们满铁病院)

(伪满时期的图们帝政纪念病院)

图们满铁建设事务所

(伪满时期的图们满铁建设事务所)

图们金融会

(伪满时期的图们金融会)

图们火车站,位于今延边州图们市光明街18号,隶属沈阳铁路局延吉车务段管辖,是中国东北,朝鲜,俄罗斯的海参崴地区之间的重要铁路枢纽。图们火车站始建于年,时称“图们驿”。原建筑已拆除,现车站站舍为新建。

(伪满时期的图们火车站)

(伪满时期的图们火车站内外,上面这套图来自延边信息港-跟着照片看历史,记录图们火车站90年变迁)

(解放后的图们火车站,图片来自延边信息港-跟着照片看历史,记录图们火车站90年变迁)

(解放后的图们火车站,图片来自收藏网)

(如今的图们火车站)

图们守备队

(日伪时期的图们守备队)

图们神社

(图们神社,年12月设立。据说旧址在今图们市的日光山上。)

(东北历史建筑QQ群()网友“延边-满铁迷”提供的“图们神社”原址照片)

图们内地人小学校

(日伪时期的图们内地人小学校)

图们市街,年4月,清政府将兴京、伊通以南,图们江以北地区列为禁山围场自清朝开禁以来,现图们市境也在被封禁之列。从清初至清末年间的二百多年里,图们市境成了人烟稀少的一片荒凉地带。年,延吉县建县伊始,图们划为延吉县志仁乡五甲依兰沟管辖,时称艾蒿甸子或灰幕洞,为一自然屯。随着朝、汉垦民的迁入,到年时有居民20余户。年,图们始为百余户村屯,仍为延吉县属。年6月1日,灰幕洞改称图们。年改称伪间岛省延吉县图们市。年图们市改称图们街,市公署改称街公署。年8月17日,图们解放。

(日伪时期的图们市街远景及航拍图,最后一张来自新浪网友“oldpostcard”的博客。)

(日伪时期的图们市街,最后两张图片来自延吉市城建档案馆和敦化新闻网。)

伪满间岛省抗联根据地

(日军占领伪满间岛省抗日联军根据地后,烧毁房屋。)

满韩国境市场

(日殖时期延边与朝鲜接壤的“满韩国境市场”)

图们江(满语:Tumenula,在朝鲜也叫豆满江。),位于中国吉林省东部,图们江本是中国内河,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界河,临近入海的部分则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的界河。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东南部的石乙水,流经中朝边界,向东北又折向东南,其干流流经和龙、龙井、图们、珲春四市,干流全长千米,注入东面的日本海。

(日伪时期的豆满江(图们江)流域略图)

(日伪时期的延边图们江)

朝鲜移民及部落

(日伪时期的延边朝鲜移民及部落)

农作物

(日伪时期的延边田间作物)

平野风景

间岛地图

(北鲜及间岛地方略图)

(国境略图)

(间岛附近略图)

(间岛珲春地方一般图)

汪清火车站,原址位于今延边州汪清县汪清镇,建于年。离图们站54公里,离牡丹江站公里,隶属沈阳铁路局延吉车务段管辖。现为三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办理整车货物承运前保管。

(伪满时期的汪清境内的火车站,具体为哪所待查!)

(如今的汪清火车站,图片来自百度汪清吧“指鹿喂馬”的发帖。)

汪清牡丹川集团部落,伪满时期,日本殖民者在吉林延边地区建设集团部落,以断绝抗日游击队和朝鲜族民众之间的联系。建设共分三期,年完成第一期建设,年完成第二期建设,年完成第三期建设。其中第二期集团部落的建设是从年4月开始的。当时从朝鲜总督府得到资金六万八千元,从关东军得到五万元,还从金融借贷六万元作为集团的建设经费。第二期建设的地点中就包括牡丹川。

建设集团部落的过程大致顺序为构筑围墙或防御墙、建筑公共房屋、建筑个人房屋、开垦农地等。集团部落的围墙一般在农耕地的中心部,一般长76米、宽72米、高2米、下厚1.2米、上厚0.3米。为防御起见,在围墙四角构筑炮台的同时,一般在墙外挖深3尺、宽3尺的水沟。之后,在墙内,离墙5个房间的地方,并排连续盖起2户为2栋,1户为2间的房屋。部落墙门一般以东西南北设4个门,由自卫团看守,从正门通过部落中央的道路,不许设任何建筑物。——摘自郑光日著《日伪时期东北朝鲜族“集团部落”研究》一文。

(伪满时期的汪清牡丹川集团部落航拍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fz/1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