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些河流名称回归满语原义,画风突变二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来过,必然留下痕迹。 城头王旗变幻,朝代往来更迭。 更早,没有某村、某镇,某城,某国。 但却有某山、某水 亘古开天,纵横大地。 最深的印记,莫过于河流山川最初的命名。 ——由发现者,用自己的语言。 有人走了,有人来了。 记住: 这山川河流,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名字。 “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 链接: 当这些河流名称回归满语原义,画风突变(一)吉林人常识,长白山必看 书接上篇,继续讲 牡丹江 ——弯曲之水 牡丹江,故乡的河。 松花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敦化境内。 小时候春游问老师:这条江边有牡丹花么? 老师告诉我们—— “牡丹江之所以叫牡丹江,是因为发源于牡丹峰”。 这时候,我又问了 “牡丹峰上有牡丹么?” 老师:……呃……没去过 确实,牡丹江,从字面上给人的印象应该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这条江名字的由来,和国色天香的富贵牡丹花什么关系都没有,而是一个纯粹的满语词汇。 ——“穆丹”,满语,意为弯曲。 在流经镜泊湖之前的这段江水。 无论在历史上称“穆丹”(“木丹”、“牡丹”)江,亦系同一名称的音转 满语:穆丹乌拉 意为:弯曲之水 《金史》中曾直接称牡丹江为“曲江” “曲”字即为“穆丹”直译。 饮马河 ——阎罗之水 中国各地都有叫饮马河的地方。 可能和历史上大量的边塞诗歌有关。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射雕青山下,饮马黄河边” 代表了一种征伐戍边中的边塞情调。 一般打开的画面都是这样的。 然而在吉林省境内的饮马河名称由来却不是给马儿饮水。 “饮马”来自满语“伊尔们”的转音。 意为:阎罗,阎王。 满语:伊尔门必拉 意为:阎罗之水 因为此河道狭窄,汛期常年泛滥成灾,因此得名。 元代即有记载“一迷河” 与“伊尔门”发音一脉相承。 又是一条满语原名弥漫暗黑画风,与汉语字面反差极大的河流。 布尔哈通河 ——柳树河 横穿延边州延吉市的布尔哈通河。 由于是朝鲜族自治州,很多人第一印象里都认为这个名字来自朝鲜语。 但是这条河的名字却是最纯正的满语发音。 没有任何另外语言或发音带来的其他含义。 满语:布尔哈图必拉 意为:柳树河 希望延吉市的市政绿化部门能考虑这一点。 尽量让这条河恢复原貌,名副其实。 海兰江 ——榆树江 海兰江,另一条被严重误会的河流。 仅看字面,画风应该是天海湛蓝。 然而同样因为地处延边州境内,被宣传误导也好,被广大吃货强大的惯性左右也罢。 这条河流似乎已经成为朝鲜族的民俗品牌。 伴随着有意无意和刻意的宣传打造。 大多数外地人甚至本地人都相信“海兰江”是朝鲜语词汇。 是代表朝鲜族地方特色的元素。 但是,“海兰江”依然源自古老的满语词汇。 前面讲了布尔哈通河意为:柳树河。 这里正式介绍他的兄弟:海兰江——榆树江。 满语:海兰必拉 意译:榆树江 其实在朝鲜人和冷面打糕来之前,这条江一直叫这个名字。 在金代文献中,即有“孩懒水”的记载,发音完全一致。 足以证明千年前此地原住民的民族属性。 虽然现在是朝鲜族聚集地,但在延边州,想找个百年以上的朝鲜语地名很难。 珲春河 ——边境之河 既然这次已经讲清了延边“榆柳双江”的来历。 上期又讲了图们江的由来——“万水”。 这里直接再说说珲春。 和图们一样,一提起珲春,来过的人们脑海里似乎只有边界和国门的画面。 珲春市因珲春河而得名。 不是汉语词汇,当然也不是朝鲜语词汇。 满语:珲春必拉 意译:边境之河 据史料记载:此地金时称作浑蠢,为魏晋时“沃沮”二字的变音。凡勿吉、窝集、扶余皆此音之转。 《明史》中也出现了“浑蠢”一名,并说明为满语“边地、边陲”之意。 另外多说几句。 可能“珲春”是这一带音译历史版本最多的地名。 在此后的诸多史料中“浑蠢”还写作“浑淖浑”、“温车恨”、“浑蠢浑”、“弗出浑”、“弗出”、“训春”等。 “珲春”是其最后较稳定的汉化译音。 但这些版本都一般,最强的翻译版本是这样的: 吴桭臣年(清康熙六十年)著《宁古塔纪略》中载: “在宁古塔西南(应为东南)地名红旗街与高句丽接壤颇近海,今设官府……”。 其所说的“红旗街”即珲春。 我是去过省城长春的。 “红旗街”画面,应该是酱婶儿的…… 这次不小心做成了延边专辑 毕竟是老家,感情颇深 今天就介绍到这里,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其他文章 长白山地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当这些河流名称回归满语原义,画风突变(一)吉林人常识,长白山必看 了解更多有关长白山资讯,满族历史文化传承 抚松地区社会动态新闻时事 敬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xw/16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薪12万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