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同龄的我,和共和国一起迎来了70华诞。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我和共和国一起成长。

年4月18日,笔者在庆祝浦东开发开放六周年宣传标语牌前留影

  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和共和国一起走过了艰难而又光辉的历程。我们这一代,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动乱"、上山下乡,可谓饱经风霜,历尽磨难,特别是年3月6日到祖国边陲一一吉林延边农村插队落户,在那蹉跎岁月,我和集体户知青一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农活,默默忍受着饥饿,甚至到牛棚"偷吃”豆饼,以牛饲料填饱肚子。好在同去的女知青关心,她们烧饭时将自己省下的杂粮饭悄悄添给我,使我度过了困境和难关。

  我们小盘岭大队地处崇山峻岭,士地贫瘠,都是山坡地,石头多,祖祖辈辈在这种大豆、小米,从未种过水稻。穷则思变,我们和大队党支部商议,决定试种水稻。我们破天荒头一回,引水上山,改良土壤,拣去石头,挑了不少腐殖土铺在这块"兔子不拉屎”之地,苦战两冬春,种上了水稻,并获得成功,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创造了穷山沟的奇迹,轰动了边城珲春。当时的《延边日报》、《吉林日报》作了报道:"上海知青改天换地敢为人先"。年夏天,吉林省珲春县敬信公社小盘岭大队上海知青在山地试验种水稻。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党拨乱反正,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恢复了中断十多年之久的高考,并召开具有伟大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我们知青迎来了人生的春天。我也苦尽甘来,幸运地被吉林省珲春县委县政府招干,尤其是到当年我插队落户的敬信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在这鸡鸣闻三国(中朝俄),虎啸惊三疆的地方,从年12月到年12月,工作生活了整整4年,可以说经受了历练,增长了才干。之后,我离开吉林,从北方调到南方,相继到党政机关、报社工作,感受到命运的眷顾和时代跳动的脉搏。

  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我及时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人才引进如愿以偿回到故乡,从边防前哨到改革开放前沿,实现了历史的跨越,人生的转折。

  当初的浦东还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虽然母亲河一一黄浦江水哺育了我,但是江水东流,涛声依旧,民间依然流传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民谣。尽管我有幸投身了浦东开发,却亲身体验了浦东开发的艰辛。那时我老家在杨浦区,从浦西到浦东上班,要乘三部公交车、一次轮渡,往返近四个小时,由于没有住房,只好借住在弟弟家,一家三口住在8平方米的"鸽子笼"里,儿子只能在几平方米的客堂里摊铺位,每天起早贪黑,来回奔波,车马劳顿够折腾了。再说我就任浦东新区人才信息报责任编辑,采访和编辑任务又重,加班编辑"家常便饭",而家里方桌上摆满了我带回来的书籍,只好在狭小的床头柜上写稿编稿。然而,每当我亲眼目睹人才市场人潮涌动的盛况,总会激起我内心的冲动和兴奋,仿佛听到了浦东老开发们发出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施展请到浦东来"的召唤,马上象投入战斗那样,到人才招聘市场采访,常常是"连轴转”,并常放弃星期天的休息,在家里床头柜上奋笔疾书,接连写下了"人才潮流涌浦东"、“弄潮儿向涛头立一一浦东新区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机关干部纪实”等大特写文章,刊登在《东方城乡报》、《行政与人事》杂志等报刊上,为浦东招聘人才推波助澜。

  苍天不负有心人。浦东开发初期,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在黄浦江上架起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大大方便了车辆和公交车的通行。我不仅感受到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深刻变化,而且再也不用乘公交、轮渡来回奔波、折腾了。更令人欣喜的是,事隔不久,双喜临门,我调到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新区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就职,可以乘班车上下班了。同时在浦东新区分到了住房,从此安家落户。

  随着工作的调动,我开始从事浦东新区的内宣和外宣,工作的领域更宽,报道的面更广,采写的内容更多,好比如虎添翼,如鱼得水。我按照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领导的要求,进行了跨国公司选题调查,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调研,先后走访了二十家跨国公司,写出了系列报道,其中"开发区内龙凤呈祥”、考陶尔兹的"姐妹俩"、欧姆龙的"三胞胎"、豪夫迈罗氏的"四兄弟"、德国西门子的"五子登科”的文章,比较形象地反映了跨国公司争相落户浦东迅速发展的情景,同时撰写了上海巴斯夫染料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利台的文章“能在浦东打高尔夫了”,反映了浦东投资环境(包括文化娱乐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道出了他由衷的喜悦。该文荣获《新民晚报》97年看浦东征文一等奖。

在浦东新区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有关会议上笔者发言

  后来,我逐步从内宣到外宣,先后负责浦东新区对外报道,担任《新民晚报》美国版责任编辑、香港《大公报》浦东开发专版责任编辑、《上海航空》杂志浦东开发专版责任编辑、《东方航空》杂志浦江两岸专版责任编辑,相继采写了“六个年头四个版本一一从新地图看浦东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荣誉市民到浦东市民”、“浦东,回国创业的安全港湾”、“新区政府让我当了回上帝"等文章,分别获得上海市外宣二等奖、三等奖和8次获得《新民晚报》征文比赛或外宣稿件评比一等奖。年7月1日前后,笔者和浦东新区新闻单位领导一起到香港考察年7月17日至7月28日,笔者随上海市新闻代表团到欧洲考察(在法国合影留念)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二十多年来,我出版了《透视浦东》、《聚焦浦东》等4本专著,编纂了浦东开发开放6本系列丛书,共编写了万字,向党和人民、祖国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为宣传浦东开发开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回顾人生,我与共和国共患难,同奋进,齐成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共和国未来,共同担当。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退休多年、年逾古稀的我将健身强体,安度晚年,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

热诚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shzqwe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xw/14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