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一带一路新门户珲春第一站
走访“一带一路”新门户——珲春第一站揭开洞箫文化神秘面纱 为调查了解“一带一路”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影响,东北石油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实践考察团赴“一带一路”新门户——吉林省珲春市,对当地历史经济文化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珲春市密江乡是全国闻名的“朝鲜族洞箫之乡”。朝鲜族洞箫艺术在年被列入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随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之乡”称号。密江乡还与韩国束草市互为友好市,省领导多次来此地调研。《走进中国》珲春纪录片中,也曾多次出现洞箫。实践考察团从这里开始了文化考察之行。 7月29日,队员们首先走访了珲春市密江乡人民政府,密江乡乡长于洪洵热情地为队员们介绍了洞箫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洞箫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是从朝鲜来的韩姓边民到密江定居时带来的乐器,并在当地积极传播,当时称为韩洞箫,他本人是洞箫的第一代传人。如今已是第三代传人,近十年间,组织了35人的洞箫协会,以年长者居多,长期在周边进行演出,他们的艺术团曾同韩国束草电视台和韩国束草文化院进行合作演出。是洞箫文化最具有代表性最有利的传播途径。” 同时,在采访中于洪洵乡长也提到洞箫文化发展的困难:“文化需要传承,传承需要时间。”朝鲜族人口少,传播速度慢;相关支持不够,曾开展“洞箫进学校”活动,但考虑到洞箫需要纯手工制作,而如今制作者少之又少,无法顺利开展。问题需要解决,文化需要发展。密江乡将会考虑新的发展计划,让洞箫文化走出密江,走出珲春。 采访过后,于洪洵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文化展馆,展架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荣誉对密江乡洞箫文化十分珍贵,也表现了国家的肯定。 离开了乡政府,队员们又来到了当地朝鲜族居民家中,并见到了洞箫这种乐器。从居民口中我们了解到,洞箫协会每个星期都会在星期一和星期二两天组织洞箫集体练习,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加强了洞箫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走访结束后,队员们观看了洞箫表演,享受了一场华丽的听觉盛宴。在和老艺术家们聊天的过程中,更加感受到老一辈人身上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和他们对洞箫文化的情感,感受到了洞箫文化深沉的魅力。 正如于洪洵乡长所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洞箫文化不过是沧海一粟”,洞箫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国家的支持传播,更在于文化自身的发扬传承。“一带一路”政策为丝绸之路沿线各遗产地搭建交流、合作、共享平台。对于洞箫文化也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WEARE HERE TOP1“一带一路”为各国文化融合创新疏通了渠道。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政治背景,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多样化、多元性意味着差异和矛盾,这种差异和矛盾在带来更大变数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文化发展空间,因为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正是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创新。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外交流中凸显着民族个性的同时,也受到域外文化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撞击与交汇中实现着自身的生长和创新。文化作为重要载体,在实施“一带一路”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将发挥出突出的作用。 END本期编辑:张忠琪 责任编辑:李爱辉 图文来源:张忠琪 电子科学学院社团联合会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fz/8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州人民政府2017年春节放假的通知
- 下一篇文章: 珲春供水公司即日起对物联网用户短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