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们江报社」可快速   农村:一排排宽敞民房整齐划一,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干净整洁,老人们或是聚在活动室内玩棋牌、或是在门球场打球,孩子们在村内的广场上嬉戏,一派和谐景象;

  农业:一项项农业优惠政策、一台台多功能农机具、一个个现代化专业农场、一堂堂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助推珲春农业向集约现代化快速发展,助推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转型;

  农民:红彤彤的苹果、黑黝黝的木耳、高大健壮的延边黄牛……随着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快速发展,拓宽了农民的致富之路,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多。

  “三农”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是各项事业发展的蓝海。“十二五”期间,珲春市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着力点,统筹抓好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走出了一条具有珲春特色的“三农”发展之路。

  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

  “十二五”期间,珲春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积极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全力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宜居、宜游、兴业的魅力乡村。

  五年来,珲春市投入8.93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投资投资1.59亿元修建了公里水泥路,投资万元解决了6.5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29亿元让户农村居民从草房、危房搬进了新房……

  各乡镇扎实推进“四清、四改、两化”工作,从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入手,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并积极争取资金,栽种绿化树、景观树,新建景观带,修建边沟、提防、休闲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让农村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在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珲春市不断加强宣传,在各乡镇、村屯通过设置宣传板,悬挂、粉刷、制作宣传横幅等方式,引导和帮助村民树立起保护村屯环境卫生的观念。并通过持续开展“巾帼农村清洁工程”、“村屯环境专项治理月”等活动,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共青团、巾帼清洁等群团组织作用,用义务劳动的方式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开展。

  同时,珲春市不断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投资万元用于村部修建,投入资金万元,完成98个村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建设任务,推行邮政“便民服务站”和联通“智慧政务”进村部,为村民提供代缴费用、代订车票、代办网购等服务,实现了功能室“一室多用”、村干部“一岗多能”、为民办事“一站服务”的目标。并制定各村屯村两委班子轮流坐班制度,以保证服务大厅全天有人值班,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政策解答,对村民办事进行政策指导,为村民提供社会保证、政策补贴、合作医疗等方面的帮助,为群众提供最全面、最便捷的服务。

  “十二五”期间,珲春市个行政村中,34个行政村获评省级示范村、重点村,占全市行政村的28%;44个行政村获评州级标兵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6%;8个行政村获评州级精品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其中,板石镇孟岭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板石镇孟岭村、敬信镇防川村被评选为省级美丽乡村;敬信镇防川村、六道泡村,板石镇孟岭村、密江乡中岗子村、下洼子村,近海街太阳村、春化镇镇安岭村等被评为州级魅力乡村;敬信镇被评为州级特色乡镇。

  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珲春市以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为抓手,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年,珲春市再一次迎来了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5.6万吨,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的稳步增长。粮食增收得益于现代化农业建设。五年来,珲春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认真指定科技培训方案,利用农闲,围绕三大作物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深入各乡镇开展科技培训。并积极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田,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对水稻、玉米、大豆品种对比实验,实施、推广水稻抗寒冷综合栽培、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地膜覆盖等技术,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年来,珲春不断加快农机化建设,目前,珲春市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台,其中拖拉机台,水稻插秧机台,水稻收割机台,玉米收割机41台,大豆收割机55台,其他收获机械80台。珲春市农机局还根据不同农户的需求,持续开展场会和科技下乡活动,深入乡村、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农户到机具生产厂家进行实训。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农机化信息网等媒介,使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充分认识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五年来,珲春市以发展专业农场为目标,在稳定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基础上,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化比例。目前,珲春市累计发展专业农场家,各类农场经营耕地总面积达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7.5%。为加快专业农场的发展速度,珲春市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制定了以各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主的包保创办专业农场工作机制,为专业农场提供在融资、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机械化购置、生产经营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并下派技术人员与专业农场开展“一对一”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为其提供产品价格、新品种发布、项目信息等服务。鼓励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利用专业农场开展产业实验,推广新的科研成果。年4月2日,珲春市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公司推出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担保业务”,为全市的专业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普通农户提供农村物权融资抵押服务,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目前,该公司共计发放农业贷款.5万元。

  致富渠道越走越宽

  “十二五”期间,珲春市以富裕农民为奋斗目标,扶持农户由常规农业向特产农业、休闲农业转型,拓宽了农民的致富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元增长至元,成功突破万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五年来,珲春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生态资源,整合农业资源,推广棚膜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食用菌产业、经济动物养殖业、果树栽培产业等园艺特色产业,并积极开展民俗节和蓝莓、草莓、苹果采摘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

  珲春市积极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对其给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扶,培育农业品牌,使特色产业和休闲农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农民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年,珲春市园艺特色产业经济产值实现.35万元。

  同时,珲春市积极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与与农业联结紧密、带动能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充分发挥企业孵化基地的“孵化器”作用,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并根据创业者需求,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培训、“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培训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为创业者提供实用技术支持,不断提升企业孵化成功率,促进返乡创业企业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珲春市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探索完善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模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为契机,推广“互联网+”,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嫁接”,增加农特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文化下基层群众欢迎

  本报讯(记者张月)1月15日,珲春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系列活动——“文化服务下基层”活动对接会在珲春市政府常务会议室举行。

  会上,宣读了《“文化服务下基层”活动方案》。乡镇街道代表和市文化馆艺术辅导教师代表分别作表态发言。

  本次活动时间为年12月至年12月。活动以挖掘和推广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为基础,发挥珲春市民族文化优势,推动全市群众文化走向更高的平台。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不定期举办歌咏、舞蹈比赛,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同时,市文广新局拟派13名专业教师,到基层指导群众文化活动,推荐和创作文化艺术精品,树立文化品牌,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宣传活动,普及文化艺术,提高群众文化素养。

  此次活动将和“文化惠民工程”、“一街一品、一乡一品”文化活动充分结合,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富有文化内涵、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文化品牌,最大程度地展示珲春市多民族、多特色的文化魅力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

省侨联慰问珲春贫困归侨

  本报讯(记者杜娟)1月16日,吉林省侨联副主席关波来到珲春,走访慰问了侨界知名人士和贫困归侨,为他们送去了省侨联对归侨侨眷的关心和节日的问候。

  在珲春市侨联负责人的陪同下,关波来到三家子满族乡西崴子村贫困归侨石连花家中,面对面与老人交流,详细了解了石连花的身体和生活情况。74岁的石连花老人患有脑血栓综合征,卧床多年。关波叮嘱老人要树立信心,好好恢复,乐观生活,并送上慰问金,祝老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慰问过程中,关波向珲春市侨联负责人详细询问了侨联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贫困归侨侨眷生活情况等。

村办企业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本报讯(记者孙业文)寒冬腊月,银装素裹。本是农闲时节,珲春市英安镇双新村的村民们却正忙着采摘大棚内的新鲜蔬菜。仔细把蔬菜分类装箱后,忙碌了一大早的村民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珲春市英安镇双新村曾经是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由于村内人口老龄化严重,村民们大多将耕地承包给了别人,收取租金成了大多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无企业无项目,该村贫困人口脱贫压力比较大。

  为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该村的村干部绞尽脑汁。村主任具珍森说:“我们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多次组织村干部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最终成立了自己的村办企业。”珲春市金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村干部们努力招商引资的成果。该公司已投资多万元,筹建现代化温室大棚21栋,其中9栋为无公害蔬菜大棚,12栋为鲜花种植大棚,目前蔬菜大棚已投入使用。

  “我们聘请了长春农学院、延边大学农学院的专家对村民进行指导,经过努力,我们的蔬菜长势良好。”具珍森说,目前种植的蔬菜品种有生菜、蒲公英、辣根菜、甜菜、明日叶等9种,并均已到了采摘期。蔬菜大棚的投入使用,不仅带动了村内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时,双新村还结合实际,依托“万亩果园”,计划筹建苹果梨深加工产业,预计年产值将达万元以上,可有效解决余人的就业问题,使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元。

  目前,该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努力做好地区性品牌建设和推广,现已配备电脑6部,安排专门人员2人从事农村淘宝和微商工作。村干部带领村民开发新型经营模式,学习电商知识,努力打造珲春“电子商务第一村”。

让珲春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歌唱珲春”歌词征集活动圆满结束

  本报讯(记者张月)近日,由珲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织开展的“歌唱珲春”歌词征集活动圆满结束,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首原创作品。目前,歌词征集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民众可登陆“掌上珲春”   据悉,经专家评委组评选出的28首优秀作品已在珲春示范区网等媒体公布,并通过“掌上珲春”   本次活动旨在挖掘整合城市形象元素,展示珲春市独特的地域特点、文化底蕴和产业特征,通过大众对珲春的历史典故、人文色彩、风光美食等地域特色的表述,融入个人情感描写珲春,打造珲春独具匠心的个性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珲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长珲城际两趟动车增加停车站

运行时间有变

  本报讯(张文昊)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长珲城际两趟动车将增加停车站,部分站点运行时间也将有所变化。

  据了解,自1月15日起,长春至珲春的C次动车,增加安图西站办理客运业务,到站时间为8:37,到达延吉西时间为8:58,到达图们北站时间为9:15,终到珲春站时间为9:40,其他不变。

  自3月4日起,延吉西至长春的C次动车,将增加敦化站、蛟河西站办理客运业务。该动车在延吉西站始发时间为6:15,到达敦化时间为6:53,到达蛟河西时间为7:26,终到长春站时间为8:30,其他不变。

  此次共增加了3个站点的客运业务办理,其中有一个是蛟河西站,旅客出行前可仔细查看有关信息,注意时间变化,及时制定出行计划。

当好企业“娘家”助力非公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杜娟)1月15日,珲春市工商业联合会、珲春市商会召开第十二届五次会员大会。

  珲春市委副书记吴成章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近年来,珲春市工商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坚持工商联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珲春开发开放和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吴成章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发挥优势,在服务中心加快发展上争创新业绩。市工商联要发挥好经济性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挥好统战性优势,认真履职参政议政;发挥好民间性优势,努力营造和谐环境。二是增强意识,在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上展示新作为。市工商联要团结、动员全市非公经济人士积极投身于示范区建设,为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凝聚力量、提供保障;要增强发展意识,助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奉献意识,积极投身公益光彩事业。三是强化建设,在增强素质提升效能上取得新突破。市工商联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强化班子建设,营造同心干事的良好氛围;强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工作网络;强化作风建设,培养服务高效干部队伍。

  受珲春市工商业联合会(商会)第十二届执委会委托,市工商联负责人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会议还增补了副会长,表彰了年度优秀会员。

  珲春市政协副主席于锦仙出席会议。









































专业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白癜风哪儿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fz/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