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难忘的珲春之旅徐国民
第十一期(总第37期)柳河县作家协会祝读者作者编者仲春快乐! 难忘的珲春之旅 徐国民我游过很多地方,最难忘的是年10月那次珲春之旅。10月下旬的一个早晨,5点40分,我们冒雨踏上了珲春之旅。车过梅河,雨过天晴。人们紧缩的双眉顿时舒展开来,郁闷的心情,随着阳光的笑脸而消散。 大巴车沿着山脚下的柏油公路高速行驶。一路上,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雄奇逶迤;纵横交错的大江小河,川川相通。奇峰高耸,植被繁茂。尽管不见了昔日的山花烂漫,含苞待放,青翠欲滴,小鸟可人之景,但秋色迷人,五彩斑斓,却也格外引人入胜。 车过靖宇、抚松地段,你看那群峰陡峭、怪石横生,密林深处,腾蔓缠绕,盘根错节,突然一群被惊动的松鼠,拼命似的窜跳着奔向密林中,这给寂静的山林顿添了一丝生机。 一路上,饱览了山川之幽深宁静,叠嶂峰峦,透过深秋枯萎的枝叶缝隙,夏日的青黛碧翠,婀娜多姿的秀丽风光隐隐再现。 大巴车不紧不慢地行驶,路边远处新奇景物一闪而过。突然,两侧片片的白桦林映入眼帘,棵棵酷似白粉刷过的一般,恰似群群少女,婷婷玉立,落落大方;更像那排排哨兵,目不转睛,凝视前方,在那里迎风冒雨,顶着酷暑严寒,守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一路上,逢山钻洞,遇川架桥,算来,大约已通过十八个隧道。当进入敦化、延吉、图门地段,两旁大山渐渐远去,大片平原地带展现眼前。大片耕地的农作物已收割完毕,只有远处山坡上的片片苞米秸还站在那里张望;具有鲜明朝鲜族特色的农家院落,一闪而过。 我们于下午两点四十分抵达珲春市,住进珲春华瑞参业生物有限公司招待所,并有幸参观了该公司人参产品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地下酒窖,品尝了各种人参酒及产品。酒窖内,摆放着一排排黑亮的大酒缸。负责人说,泡人参的大缸每个斤重,这样的大缸约有个。周围排放着自酿纯粮高度白酒大桶,还有价值七仟余万元的镇馆之宝——窖藏五十年以上的“酒胆”。 该公司生产的人参产品,多达余种,年创产值60个亿,上缴利税10个亿……看得出来,负责人深以为豪。 随后,赴边境防川风景区参观。防川风景区位于珲春市东南部,是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东南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桑镇陆路接壤,西南与朝鲜豆满江市隔江相望。景区内分布着“洋馆坪路提”、莲花湖公园、吴大澂雕像、沙丘欢乐谷、防川朝鲜族民俗村、张鼓峰事件陈列馆、龙虎阁、“一眼望三国”以及“土字碑”等十几个景点。“土字碑”是吉林省人民政府7年5月31日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在前往防川的途中,看到路的左手边有一条铁丝网,与路几乎平行的伸向前方,导游告诉我们:这个离道不足三米的铁丝网,就是中、俄国境线,铁丝网以外的大片荒山丘陵,是俄罗斯,右手边就是图们江,江中心线以北的荒地群山,是朝鲜。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虽然只有8米宽、米长,但,这可是我们花钱买的。原先,这里全部是咱们中国的地盘,由于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致使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沙俄侵占,至今无法收回。 汽车抵达张鼓峰事件陈列馆,看到当年日、俄开战时的战场遗物、苏军士兵用品、废弃的炮弹及“喀秋莎”火箭炮仿制品等。这里,地域比较开阔,馆址座北朝南,门前米之遥是图们江,馆址后面很长的起伏山岗,就是日俄交战的战场——张鼓峰、沙草峰,以那道山梁为界,山北坡以外属俄罗斯,山南坡至图们江属中国。何为“张鼓峰事件”?那是年7月29日上午,日军发现约有十名苏军士兵在张鼓峰以北两公里的沙草峰构筑阵地工事。日方认为,这属无理挑衅,因此,集结在图们江对岸的庆兴、阿吾地日军第十九师团,于7月30日晚间,渡过中朝界河图们江,在炮火掩护下向张鼓峰和沙草峰的苏军发起进攻,于7月31日凌晨占领了张鼓峰和沙草峰。战斗十分惨烈,经过短兵相接的肉搏战,苏军的一位军官马哈林当场阵亡,他带领的士兵经过反冲锋,最后,只有6人冲出包围圈。后来,马哈林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并授予“列宁勋章”。 在陈列馆的墙上,看到了原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题词。江泽民来防川视察时临时搭建的简易厕所至今尚在,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方便。 自陈列馆出发,径直来到慕名已久的“一眼望三国”之处。这里建有一座雄伟壮观的观光塔楼,共12层,有电梯上下,每一层均有室内馆和外面阳台,可绕塔一周观赏,并设有投币、扫码租用的高倍望远镜,供人们尽情观赏领略这三国交界地带之风光。上午9点多,在第10层阳台上极目远眺,微风伴着明媚的阳光洒向旷野,稀少的白云无声无息地从头上游过,远处,一条银链似的大江,闪着银光,绕过几道大湾后,不声不响地向东方流去,一直伸向日本海,那就是图们江的入海口。江上有一座桥,导游说,那是朝俄铁路大桥。回身北望,辽阔的荒原远方,隐约可见起伏的群山,那就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名叫海参崴,与珲春市隔海相望。据说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中国游客出珲春口岸赴俄旅游。由于这里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物价平稳,许多俄国人来这里购房居住,颐养天年。 纵观这三国交界地带概貌,觉得即安静又荒凉,朝鲜一侧几乎见不到几处房舍,只有半山腰上的哨卡遥遥可见;俄国一侧,荒原深处,倒有几处村落,不见牛羊。再看我们中国一侧,防川风景区别具一格,十分热闹,各型大巴旅游车,络绎不绝,车水马龙,生气勃勃,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从塔上下望,北边不远处,有一处白色小楼,庭院绿树掩映,甬路、花亭、既漂亮而又宁静,若不是旁边一个高高的瞭望台站着两位哨兵,我们还以为是谁家的别墅花园呢,这就是中国的边防哨所。此情此景,一种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防川景区停车场北边坡墙上,刷写两行大字:“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祖国的一寸领土也不能丢”。道边立有几块石碑:“开边通海”。离开“一眼望三国”处,乘景区旅游车上山,来到中、俄边境——“土字碑”处,我们看到在玻璃罩内的“土字碑”三字清晰可见,此碑系花岗岩质,高1.4米,宽0.5米。碑的背面刻俄文“T”字,碑身右侧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年款。“土字碑”左边立有俄国界标。此处界碑,系由中方堪界代表会办北洋事宜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澂、帮办吉林防务大臣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会同俄国堪界委员会主席滨海省省长兼司令巴拉诺夫共同监立。 在清光绪十二年()年,为解决珲春东部中俄边界争议,双方派代表实地勘察谈判。中方要求依年双方签订的《乌苏里江至海交界记文》,收回被沙俄蚕食侵占的黑顶子及图门江口等地方,终于在会签的《东勘珲春东界约》中收回了图们江出海权,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宣示国家主权。有人问:当年不是已经收回了吗?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出海权?导游告诉大家一段真实的历史插曲:当时,中方左副都御史吴大澂代表清政府与俄方谈判,确实取得了重大胜利,收回了图们江口出海权,而且议定图们江出海口外米水域,为中国国界。但是,由于后来发生了复杂的变故,俄方要求清政府派人抬着“土字碑”前行,不论抬多远,只要抬不动了石碑一落地,到哪,哪就是中国的国界。然而,当中方人员抬碑前行的途中,由于鸦片烟瘾发作,再也走不动了,只好落了地。而这个地方,就是今天大家看到这山岗上的立碑之处,以此为界。从此,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及图们江口出海权,无法收回。由此可见,只有民族振兴、国家强盛,才能护国安邦、国泰民安。 回程中,我们到了珲春圈河口岸处参观,只见那雄伟壮观的楼上,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下方的“圈河口岸”刚劲有力的大字,大门两侧有解放军哨兵执勤守卫,大门旁,竖写有“神圣领土不可侵犯”。这里,有许多大型货车在等待通关过境。 在返程途经敦化市时,驱车上云龙山观赏六鼎山金顶大佛。这里是国家级风景文化旅游胜地,驰名东北,扬名港澳。大佛身高38.4米,莲花底座高9.6米,总体高48米。全部系青铜铸造,连同山下庙宇亭阁建筑,总造价9.6个亿。佛脸是用6.8斤黄金所铸,金光闪闪,“金顶大佛”故此得名。这里的风景十分优美,使人流连忘返。 一路风光,一路歌,心潮澎湃,似江河。再见吧,美丽的珲春,再见吧,美丽的防川。 再见吧,美丽的珲春! 再见吧,美丽的防川! 责编:张文婧柳河县作家协会 LIUHEXIANZUOJIAXIEHUI声明《罗通山文学》所刊作品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nchunzx.com/hcxs/14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吉林省珲春市万政府消费券发放领取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